第五章 熊家兄弟(三)(2 / 2)

她問熊清泉:“你知道高爾基嗎?”熊清泉搖搖頭。

“這是一個蘇聯作家的名字,這個名字的俄文意思就是痛苦,當然是個筆名。就像魯迅先生,他的真實姓名叫周樹人。”

熊清泉聽說過魯迅的名字,是浙江紹興人,也知道他是一個最有中華民族精神,最有骨氣的大作家。他十分崇拜魯迅,“可這個高爾基是誰?”

熊清泉謙恭地請教夏雲,夏雲的神情掛上了幾份敬重,她娓娓地道來:“高爾基出生於尼日尼,諾夫卡羅德一個木匠的家庭,父母早亡。外祖父是個吝嗇粗暴的染坊老板。在那裏,隻有善良的外祖母和她所講述的民間故事,給高爾基暗淡的童年帶來一線陽光。高爾基十一歲時,外祖父破了產。把幼小的高爾基趕了出來,要他自己去混口飯吃。高爾基當過學徒,碼頭雜工。在輪船上幫人家洗碗時,他遇到了生平第一位老師——廚師斯木拉,從他那裏開始接觸到進步文學作品。此後又是到處流浪,經過了極端艱難困苦的生活,對於他周圍的底層勞苦大眾有了更深刻的熟悉和了解。再後來,他開始努力探索社會問題,開始寫《童年》三部曲。他的代表作除了《在人間》外,還有《我的大學》,《母親》等。著名的短篇《海燕之歌》,更是激起人們向萬惡的舊世界進行鬥爭的號角。”

說到這裏,夏雲情不自禁地大聲背誦道:”白蒙蒙的海麵的上頭,風兒在收集著陰雲。在陰雲和海的中間,得意洋洋地掠過了海燕,好像深黑色的閃電。勇猛的海燕,在閃電中間,在怒吼的海的頭上,大聲叫著,“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夏雲激昂的聲音在空中回蕩,屋簷下築巢的燕子也停止銜泥,好像也在梁上駐足傾聽。熊清泉聽得簡單入了迷。他真沒有想到,夏雲有這麼多的學問。

夏雲拍拍還在沉思著的熊清泉的肩膀,說道:“你知道這是誰翻譯到中國來的嗎?”

“是誰?”熊清泉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個人。

夏雲很神秘地告訴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之一的瞿秋白先生翻譯的,是他第一個介紹給中國人民的。”

“瞿秋白?”這個名字,熊清泉可從來都沒有聽說過。

夏雲下意識地問他,“你聽說過馬克思嗎?也是一個外國人。”

熊清泉記起來了,他在中學時聽到別的同學講過。他們叫他馬胡子。

“是一個留著大胡子的德國人,”熊清泉小心翼翼地回答,不知是對是錯。“對,你知道他寫過什麼書嗎?”

“不知道。”熊清泉如實地答道。

“他是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他寫過一部巨著,叫《資本論》。”

“資本論,寫得是什麼內容?”這次熊清泉極為認真地問道。

“一部專門研究資本主義社會,揭示經濟發展規律,探索社會政治變革的書。”夏雲耐心地講著這本書的要點。熊清泉從來沒有聽到過這麼多新鮮的詞句,這麼多深奧的道理,這麼多新穎的思想觀念。夏雲講得深入淺出,具體生動,把理論與中國的實際結合起來,如何治國治本,如何拯救中國老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中國共產黨又是一個什麼性質的政黨,它和國民黨的最大區別是什麼,這一切都讓熊清泉癡迷。他從來都沒有聽說過這些東西。原來迷茫的觀念也讓夏雲分析得非常透徹、明了。熊清泉聽得入了神,還不時地提出一些問題,夏雲耐心地、反複地向他解釋。夏雲的話使他完全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思想天地,不斷升華著他的精神境界。

天色慢慢地暗了下來,天空中出現了幾顆星星。星星不知疲倦地閃爍著,慢慢地布滿了天空,月亮在蓮花般的雲朵裏穿行。已是深夜了,夏雲房間的燈仍然亮著,他們仍然在交流,在探討,在爭論著。

欲知下文如何,請看第六章“初試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