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把信交給通信連,就回來。”葉子龍說道。
“好,快去快回。”
葉子龍剛走,韓連長就進來了,他來和馬光研究下一步作戰方案的。解放襄陽的戰鬥即將打響了!
1949年7月1日下午,高旅長召開了部隊連以上幹部會議,正式向各連首長傳達了進行襄陽戰役的命令。他說道:“同誌們,任務已經明確了,襄陽之敵能否全殲,就在於我們有沒有本事把他的後路切斷,我們不能影響到整個戰役的勝利。我們一定要完成任務!分區首長把怎麼光榮而重要的任務交給我們,完不成任務,我們還有什麼臉麵去見首長?又有什麼臉麵去見襄陽父老?我們一定要誓死穿插到位,守住陣地。隻要還有一個人,還剩一口氣,就要決戰到底,絕不能辜負黨和人民對我們的期望!”然後,他命令立即部隊全副武裝,向東分散隱蔽前進。
暑熱的夏季,太陽像滾不動似的掛在西天,久久不願西落。空氣又熱又悶,好像劃一根火柴就能燃得著。隻有蠓蟲欣賞太陽的炎熱,蜻蜓在空中閃閃地飛旋。崗巒在戰士們腳下悄然飛逝,大地在戰士們腳下頓然後移。沒有人說話,沒有平時行軍那種水壺碰擊槍身的聲響,隊伍在無聲地前進著。
天空猛然飄起了幾塊烏雲,三飄兩飄就把天給裹了起來,接著卷起了一陣大風,席卷大地。霎時間又見一道閃電掠過,霹靂爆炸,震耳欲聾,巨雷在低低的雲層滾過之後,滂沱大雨就鋪天蓋地的撒瀉下來,核桃大的雨點劈劈啪啪打在田野裏,池塘邊。
瓢潑大雨沒能阻擋住戰士們的前進步伐,戰士們頂風冒雨繼續前進,雨點擂在戰士們身上,猶如擂動著進軍的鼓點,那震撼著天地的隆隆雷聲,是為戰士們吹響的戰鬥號角。
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跋涉,他們來到了距襄陽城南十多公裏的地方,葉子龍告訴韓連長:“到了,前麵那個大沙灘就是魚梁洲,對麵叫魚梁渡,魚梁渡上麵就是峴首山。”
馬光和韓連長商議,看能不能淌水過去,葉子龍說:“原來的河心緊挨西岸,現在河心已經轉向東岸這邊,估計靠西岸一段距離可以淌水過去。”
馬光一聽有門,他和葉子龍跳到江裏,來回探測著水位的深淺。果然,靠西岸的江水不深,水流也不急,完全可以淌涉過去。韓連長讓會水的戰士下到水裏,手拉手組成了一道人豎的標杆,大家就可以順著這條水路走過去。不一會兒,部隊就迅速登上了西岸。
峴首山玲瓏剔透,險峻奇麗,一山俊俏,亭亭玉立在襄陽城南門外。它北有鳳凰諸峰列錦屏,東有漢水芩芩飄玉帶,南有觀音古刹流晶壁,西有崇山峻嶺起鬆濤。因為它傍水依路而立,人們便習慣地叫它峴山。而真正的峴山卻很少有人提到了。
馬光帶領一組戰士登上西岸後,就沿著公路和江岸放出警戒,搶占有利地形,接應後續大部隊過來。他和韓連長登上峴首山去觀察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