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悠悠,曆史上的人物早已淡忘,但夏雲鳳這個新四軍女戰士在石花近一年的活動,帶給我們家族的是精神上的解放、政治上的進步、思想上的飛越,其實人類曆史的變遷都是由這些平凡的、真實的事情而慢慢堆積產生的,它由此帶來的還不僅僅是我們祖上三兄妹及其後代的變化,而且一直影響了葉、熊、李家的好幾代人,至今印象深刻,令人難忘。
本書以曆史上真實發生的葉家失火開始,導使葉氏三兄妹之間產生了隔閡,後來又影響到後代相互之間的關係。我的二姑奶奶嫁給了熊家,現實中的熊家老大是個善良樸實有文化知識的青年,他後來瞧不起我母親也是因文化差異而定,我的母親沒有上過一天學,在他家裏當了好幾年的童養媳,後與我的父親自由戀愛而結婚成家。後來熊家老大也走上了革命道路。我的大姑奶奶嫁給了李家,李家的老大是石花電報局的局長,敵人軍事情報的泄露與他有無關係現在已無從考證,不得而知。但他過去確實是康澤手下的一個重要人物,新中國成立前夕上峰命他前往重慶,逃往台灣。後因解放軍進軍神速,待他攜妻拖兒趕到四川達縣地區時,四川、重慶已經解放,他終於沒有走成。留在當地為新中國的郵電事業奮鬥了一輩子,直至去世。
我的父親雖然沒有去參軍,但從那時起就走上了革命道路,參加過糧食采購隊,給部隊當向導,冒著生命危險送郵件等活動,後來一直從事郵電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四十年。退休時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頒發的金質獎章,幾個子女人各有誌,事業有成,至今仍奮鬥在各條戰線上。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在石花國民黨駐軍中,有不少原來是張學良將軍屬下的東北軍軍人,有的人還參加了共產黨,本書中的陳清華的原型就是國民黨駐石花汽車隊的隊長王義,此人會武功,在夏雲鳳的影響下參加了地下鬥爭,後在敵我反複爭奪石花的拉鋸戰中不幸被俘,敵人在槍斃他時,懼怕他武功,竟用鐵絲穿透他的腳骨,他從容地走上刑場,為新中國的解放流盡了最後一滴血。遺憾的是,就是這樣的英雄,在史冊上沒有記載。還有國民黨東北軍中校吳英林,參加抗戰八年,戰功顯著。後因不願打內戰,1944年就轉業到地方,參加過解放初期糧食采購隊的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卻被定為曆史反革命,判刑五年。他拿出解放軍關於國民黨抗戰將士處理的政策公告,據理力爭,也毫無結果,隻好去勞改農場改造,這一去就是十年。
夏雲風後來隨部隊去了武漢,跟隨大軍南下,參加了衡寶戰役,後又回師新疆,她們這一代人與石花鎮的人們在特殊的歲月裏結下了特殊的感情。我的拙文第二部、第三部也已經完成,講述了她們轉戰南北的傳奇故事,後續部分更精采,更為動人。
書中其他人物大多有生活原型,不一一列舉,書中真實的商號、店鋪隻褒不貶,用意是揚名,恢複曆史本來的麵目,我想不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書中人物的名字、職務等,純屬虛構,切不可對號入座。若偶有同名或雷同,也純屬巧合,敬請諒解。
戰爭的風雲已經散盡,激情燃燒的歲月已經模糊,但曆史留給我們的是一個新中國的建立,而新中國的建立帶給我們的是,一個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祖國的今天已十分強大,已不能與六十年前同日而語。但吾輩不能忘記曆史,就像我們不能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是黃色人種一樣。正值建國六十周年,我要把這本書獻給祖國,獻給那些為祖國解放,為民族奮鬥的先輩們,曆史不會忘記你們,你們的故事應該永恒。
最後,我還要向那些曾為本書提供過素材、資料,提供過幫助和支持的親戚朋友們、同事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二○○九年五月七日初稿於襄陽夫人城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二日完稿於襄陽古城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