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德妃傳61(1 / 1)

索府。

東西桂樹為屏,其後則有山如幅,縱橫皆種梅花。梅之外有竹,旦暮梵聲,時從竹中來”,環境幽僻。正堂前兩棵白皮鬆蒼勁古拙,牆邊修竹蒼翠欲滴,湖石玲瓏,綠草夾徑,東西院牆相連。堂坐北朝南三開間,“蘭雪堂”匾額高掛,長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門相隔,室內寬敞明亮,長窗裙板上的黃楊木雕,而此刻,索額圖便著一聲便裝,雙眉緊鎖立在堂中。

他極力想了想還是叫了管家進來:“給宮裏的備的禮都齊了?”

“是,都齊了。”管家抽出一份禮單,遞給索額圖,“老爺請過目。”

索額圖拿過禮單,上麵密密麻麻地寫著各式禮物,他拿著禮單來到書桌邊,用筆畫掉幾行,又寫上幾行字,才扔給管家:“你竟是隻蠢驢?不知道永和宮的那位竟是個好讀書的?送什麼金銀珠寶?送得過皇上跟太後賞的?蠢貨,把那些字畫、宋版書、宋紙、徽墨、端硯、湖筆都挑最好的去,另外,平娘娘那裏去了,叫太太明日帶上大奶奶、二奶奶她們別忙著出來,再叫她們去一趟坤寧宮拜見皇後娘娘,明不白?”

平娘娘,就是平嬪,她是赫舍裏皇後的胞妹,赫舍裏家族在皇後去世後,原本都指望著她。康熙十六年送她入宮就是因為她與赫舍裏皇後有六分相像,指望著康熙能對她另眼相看。但是康熙卻對這位小姨子卻沒什麼感情,太子與這位親姨也不親。反倒是現在宜嬪,榮嬪,德貴人等,聖眷優渥,索額圖也隻當她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勉強應付著而已。

“奴才明白。”管家躬身,出去之後忙不迭地把原本禮物中的珠寶抽掉,換上筆墨紙硯。

索額圖看著那份禮單,他的手指輕輕地叩了叩“德貴人”三個字,低聲說:“托榮嬪之手送給德貴人的禮物怎麼沒了一點聲響,怪了,可別出什麼幺蛾子啊!希望那個主是個好相與的……不然…..哼!”說道最後一個字的時候,臉上青氣突現。

明府。

不同於索家的別致清幽,明珠家的環境古拙大氣,一色全用水潤大青石做了屋基。單簷歇山頂,麵闊三間。堂北平台寬敞,池水曠朗清澈。荷池寬闊,紅裳翠蓋,清香宜人。池畔僅點綴幾座亭榭小築,顯得疏朗、雅致、天然。

其中有一小亭,又稱“笠亭”。“笠”即箬帽,亭作渾圓形,頂部坡度較平緩,恰如一頂箬帽,掩映於枝繁葉茂的草樹中,摒棄了一切裝飾,樸素無華。山小亭微,搭配勻稱,襯以亭前山水,儼然一戴笠漁翁垂釣,悠然自得。有辭讚道:

花間蘿蹬一痕青,煙棱雲罅危亭。笠簷蓑袂證前盟,恰對漁汀。紅隱霞邊山寺,綠皺畫裏江城。槐衙柳桁繞瓏玲,坐聽啼鶯。

明珠比索額圖還大上兩歲,卻生的風流瀟灑,看上去比索額圖年輕許多,此刻他輕悄悄地坐在笠亭中飲茶,悠然自得的樣子。

茶是上好的明前龍井,快馬加鞭剛從杭州運過來的貢品,他因兼管著內務府近水樓台,便是貢品也不以為奇。

他突然嗤笑了一聲,對麵坐著戶科給事中餘國柱,他是明珠的囊橐,唯命是聽。一時望著明珠不解地問:“端範公(明珠別字),為何事發笑啊?”

明珠冷冷道:“我笑有人不自量力,把手伸到皇上的後宮裏去了。”

餘國柱思索了片刻,伸出三根指頭,小心問道:“端範公言的可是此人?”

明珠笑答:“不是索三是誰?他那獻上去的那幅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有幾個人不知道是他們家的,怎麼可能逃得過皇上的耳目,馬屁拍到馬腿上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