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在大雁的翅膀上飛翔
散文空間
作者:趙豐
但丁35歲那年,被當政者驅逐出佛羅倫薩,終身流放。從此,他像一隻大雁,飛翔在遙遠的高空。乘著大雁的翅膀飛翔,這是我的想象。但丁說:“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離開佛羅倫薩,他以講學和作詩自慰,斷然拒絕以宣誓懺悔為條件換取赦免。他旅行,觀察,思考,遊遍了意大利,認識了社會各階層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義,思考國家的命運和人類的前途。他沒有想到,告別故鄉,就成了永遠的遊子,在他活著的時候,竟然再沒有機會重返佛羅倫薩。晚年的但丁,定居於古城拉韋納,將一生的經曆和思考,傾注於《神曲》的創作。一個遊子,客居他鄉,心含著愁苦,也懷著憧憬,用鵝毛筆寫出一行行奇妙的詩句。於是便有了他靈魂漫遊地獄、煉獄,最後抵達光明澄澈的天堂的偉大曆程,也誕生了人類曆史上最傑出的史詩。但丁說過他寫《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這一世界的人們擺脫悲慘的遭遇,把他們引到幸福的境地。”
《神曲》——這是一條關於靈魂秘密成長和壯大的美好路途,是一條偉大的精神朝聖的路途。
我在許多文章中表示了對麻雀的尊重。我將人類屋簷下的麻雀比喻為平民,賦予人性的意義。與麻雀不同,大雁總是選擇遙遠的領空。在鳥類中,它屬於精神貴族。我想,它排列成的“人”字形,是不是向人類的挑戰?
一抬頭,看見大雁在空中飛翔。北方的領空,被大雁視為理想的征途。小時,聽見大雁的叫聲,祖父便對我說:別抬頭。可是,我往往難以抵擋大雁的誘惑。祖父不在身邊時,我就止不住地仰天拉長脖頸。
據說,對自然之美極為敏感的但丁,常登高仰視大雁。他發現,大雁的組織紀律性比任何一類鳥都要嚴明。他在想象,那排列成“人”字形的大雁是飛行在悲壯的還鄉路上,還是趕赴一個莊嚴的葬禮?悲壯和莊嚴,這正是但丁心靈的影子。他的心靈如大雁一條,永遠在路上行走,沿著柏拉圖——基督教——文藝複興這樣一條路線,去尋找他的精神家園,完成人類的不朽之作《神曲》。
維特根斯坦有句名言:“對於不可知的事物,你最好的態度是保持沉默。”然而但丁無法沉默,《神曲》給予我們的意義是警醒,是震撼。它是對不可言說的事物進行了言說,而且是規模宏大的言說。一百首歌,一萬四千二百三十三行詩,結構嚴謹,韻律完美,儼然一曲完美的音樂。任何事物,一旦到了深處都是音樂。音樂在事物的內部持久地響著,源源不斷地湧出它的嶄新意義。但丁宛若一隻淩空的大雁,奏響天空深處的雷聲。
《神曲》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鴻篇巨製,幾乎包羅中世紀的一切學問,其《序曲》的標題是《維吉爾救助但丁》。維吉爾是古羅馬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章為他在中世紀贏得了預言家和魔術師的名聲,被但丁視為精神的導師和智慧的海洋,幫他穿越了地獄和煉獄的昏惑,穿越了人生的迷途。但丁如此對維吉爾的靈魂說:“你是我的大師和我的先輩。我單單從你那裏取得了那使我受到榮譽的美麗的風格。”
維吉爾在《埃涅阿斯記》中關於主人公由神巫引導遊曆陰間的描寫,啟發了但丁《神曲》的創作。在序曲中,但丁寫道:
就在我們人生旅程的中途,
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過來,
因為我在裏麵迷失了正確的道路。
唉,要說出那是一片如何荒涼,如何崎嶇
如何原始的森林地,是多難的一件事啊;
……
伏爾泰說過:“但丁是一個瘋子,他的作品是怪異之物。有很多評論家在評議他,但沒有人真正理解他。”德國詩人蒂克也讚揚《神曲》是一首神秘的深不可測的歌。在人類物質和精神的走向上,但丁選擇的是後者。他的精神馳騁在大雁的翅膀上,深入到了神聖的宇宙秘密之中,就像大雁在高空裏飛翔,非常人所能夠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