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虛擬企業財務戰略控製(4)(1 / 2)

(1)虛擬企業作業分析。

作業分析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結合虛擬企業的特點,可利用以下方法進行作業分析:①作業詳圖法,把虛擬企業中各企業成員的作業,按照一定的層次繪製成圖,在圖中標明直屬於各企業成員的作業。對跨企業成員的作業,則在其所涉及的各企業成員都應同時標明。②作業流程分析法,結合作業研究中的作業流程,把完成特定業務所要求的各項作業,按一定的業務流程邏輯,畫成一張張係統的作業流程圖,並在圖中標明作業流程各步驟所需的人員、設備以及耗用的時間等,用作改善作業的基礎。③征詢意見法,向虛擬企業各企業成員的員工詢問,以確認一些關於作業的關鍵問題。

(2)作業成本控製步驟。

虛擬企業作業成本控製的具體的實施步驟如下:①確認作業中心,在虛擬企業中對各個合作夥伴的工藝流程進行分析並確認作業中心。每個作業中心從事的是虛擬企業所進行的具體作業活動,體現了時間、原材料等資源是如何被消耗的,作業的投入與產出各是什麼。②確認主要的成本項目,結合每個作業中心確認其主要成本項目,按可控成本進行規劃,將不可控成本剝離。

③確認各項作業的成本動因,成本動因是成本產生的直接原因,是作業成本分配的依據,這個過程在虛擬企業內部實施過程中,需要協調各合作夥伴關係確定合理的成本動因,以便確定產品的最終成本。④依據成本動因將發生的耗費分配到成本中,依據資源動因將資源耗費分配至作業中,依據作業動因將作業成本分配到成本中。⑤計算成本,將分配到成本目標的各項費用,包括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加總起來,便得到確切的成本。

7.2.5.2生命周期控製

傳統成本管理中忽視了消費者成本對決策與控製的作用,追求生產者成本的最低化,是成本管理的一個缺陷。在虛擬企業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應更新觀念,由目標封閉的生產型成本管理向目標開放的市場型成本管理轉變,引入消費者成本概念並充分利用消費者成本信息,在生產者成本和消費者成本之間做出權衡,使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總額最低。

7.2.5.3目標成本控製

目標成本法主要適用於研發型核心企業的成本控製。目標成本具有“必達目標”特性,將成本企劃模式的目標成本法應用到虛擬企業中。

目標成本實施的起點,是從市場的角度來明確成本企劃的對象,即目標成本的標的產品。從目標成本設定到目標成本達成階段是成本企劃中圍繞目標成本展開的核心階段,也就是目標成本實施的重點。這一階段包括了“目標成本設定、分解、達成”循環,通過循環不斷擠壓產品成本,使之達到目標成本的要求,才能進入下一生產階段。實施生產準備與初期流動管理都是針對前麵成本企劃的分析和評價,確保前麵確定的產品成本真正落實,並使之在趨於長期、相對穩定的基礎上逐漸優化。這些工作需要由虛擬企業各個成員中包括設計、采購、生產、營銷、工程、財務與會計各方麵人才組成的設計小組或工作團隊來完成。

在目標成本實施過程中,重點控製內容是從目標成本設定到目標成本達成階段,也是研發型核心企業進行成本控製的主要工作。在這一循環中,針對標的產品的特性設定目標成本的估算值,為後麵目標成本的分解和達成提供了研究的方向和評價指標,然後對目標成本的各項構成成本分別進行研究,找出擠壓的空間,達到各個層次的成本目標水平。通過不斷循環進行擠壓,從而達到最終目標成本的要求。

7.2.6虛擬企業解體期的戰略成本管理

戰略成本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實現虛擬企業的績效目標。因此,解體期虛擬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主要內容就是進行戰略績效評價。

7.2.6.1虛擬企業戰略性績效評價規則

戰略性績效評價是著眼於虛擬企業的整體價值,而不僅僅是單個企業的利潤,這是虛擬企業戰略性績效評價的根本規則。

虛擬企業價值的提升來自於超出同行業競爭對手的努力。它通過關注顧客價值,而不僅僅是單一企業的利潤來實現最根本的目的。虛擬企業戰略性績效評價的中心是虛擬企業獲得的利潤究竟是高於還是低於投資者所期望的最低報酬。隻有企業的利潤超過最低報酬,它才具有真實的利潤。從戰略角度來看,虛擬企業才具有組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