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虛擬企業財務預警控製
8.3.1虛擬企業財務預警的分析過程
虛擬企業財務預警分析過程主要包括監測、識別、診斷和評價四個階段。
(1)監測階段。
監測階段通過收集整體的經營管理信息,以及與成員企業核心資源相關的近況信息,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對財務危機進行識別預報。總體看來,虛擬企業財務危機的征兆可能表現為銷售額的非預期下跌,淨利潤非正常降低,無形資產獲利率的下降,企業規模過度擴張,人員變動異常等。但是虛擬企業的經營戰略主要體現在戰略性的“外包”上,因此其財務危機還可能表現為與夥伴企業核心資源相關的財務指標的下降,例如提供倉儲的夥伴企業受到行業季節性的影響,使得倉儲費增加、利潤減少等。
(2)識別階段。
識別階段主要任務是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選取有代表性的財務指標,對監測到的風險信息進行評估,並做出危機的趨勢分析。識別階段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財務預警的指標選取與財務危機的警情界定。預警指標的選取在之前已經進行了確定。警情界定是指運用虛擬企業的某一財務預警指標,管理者可以了解虛擬企業某一具體方麵的財務信息,但是管理者並不了解虛擬企業的整體危機程度。為解決這一問題,通常企業要先對預警指標計算單項功效係數,然後按各項功效係數對企業的影響程度賦予權數,最後計算綜合功效係數,並依據虛擬企業財務危機警限對照表,據此判斷虛擬企業的財務危機程度。
(3)診斷階段。
診斷就是對已識別的危機,進行分析和趨勢預測。通過診斷,管理者可以明確哪些風險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4)評價階段。
評價階段的任務,就是要確定企業在這些財務危機的衝擊下會遭遇到哪些損失。這種損失的評價包括兩個方麵,一個是對企業造成的損失,另一個是對社會造成的損失。
上述的四個階段中,監測活動是財務預警的前提,識別階段至關重要,診斷和評價階段則是技術性的分析,它們相互依賴,在具體的執行中不可分割。
8.3.2虛擬企業財務預警的控製對策
虛擬企業財務預警的根本目的是對財務危機進行防範和治理。當危機初露端倪時,虛擬企業需采取應急措施來控製和消除危機,預防危機的爆發。虛擬企業財務預警的控製對策主要包括三方麵的內容:
(1)組織活動。
這一階段需要完成兩項特定的任務:預警管理係統組織體係的設置和危機管理對策庫的建立。虛擬企業是多個企業的優勢資源互補而結成的動態聯盟,其預警組織機構應相對獨立於其他合夥企業,組織機構的成員必須對虛擬企業整個生產過程相關的財務信息較為熟悉。針對虛擬企業“程序外包”的特點,組織機構的成員應由各夥伴企業的財務人員或對各夥伴企業經營較為熟悉的谘詢專家組成。在日常的管理中,各成員須通過網絡技術迅速靈活地反映並交流財務危機信息;對於危機管理對策庫的建立,雖然虛擬企業的存在周期比較短,但這並不意味著市場機會帶來的利益不具有持續性,也不意味著夥伴企業之間日後沒有合作的機會。虛擬企業的預警人員可能判斷風險的經驗不足,一旦預警係統發出風險預報,預警人員可根據預警信息類型、性質和警報的程度,通過計算機的數據分析,自動采用相應對策。
(2)日常監控。
財務預警係統確認的財務危機,往往對企業全局有重大的影響,日常監控活動就是要對企業逆境現象進行糾正。當日常對策活動中發現的危機難以迅速有效地控製時,日常監控可通過對發現的企業危機狀態進行假設並模擬,然後提出對策活動。
(3)危機管理。
危機管理是對日常監控活動中無法有效扭轉的潛在危機變為現實危機時采取的行動。預警係統的功能是希望盡可能地避免進入危機管理程序,但是它必須具備的功能是在危機變為現實的時候也能夠提供相應的對策。
虛擬企業的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不斷變化的。
如何盡早地發現並處理這些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虛擬企業的財務預警就是要依據網絡,將可能影響合作機會的財務風險盡早排除,以便提高虛擬企業的運營效率。但虛擬企業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組織形態,目前仍處在演進的過程中,對於虛擬企業財務風險及其處理方法還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