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虛擬企業財務控製主要從兩個方麵著手:其一是顯性財務控製;其二是隱性財務控製。兩者的區別在於:顯性財務控製和隱性財務控製都是對財務活動、財務關係的控製,但二者的表現形式卻不同。顯性財務控製表現為具體的財務規範、內部財務製度等形式,是具體的條文規定,具有較強的約束力;隱性財務控製則是無形的規範,主要存在於財務關係人的觀念、意識,是一種“隱性”約束,表現為價值取向和原則,是虛擬企業“應該”遵循的規範。可見,兩者目的相同,隻是表現方式不同、控製強度不同而已。前麵我們所論述的虛擬企業財務治理、資金控製、財務戰略控製、收益分配控製、財務風險控製等都屬於虛擬企業顯性財務控製。但是,隱性財務控製也是虛擬企業財務行為和財務關係協調的重要保障。本章則主要論述虛擬企業的隱性財務控製。
9.1財務倫理:隱性財務控製的基礎
倫理是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已經成為各國文明發展的一部分,所以,倫理必定影響行為。西蒙曾說過:“一切行為都包含著對特殊的行動方案所進行的有意無意的選擇”。
不難發現,人們的價值傾向已滲透到人們行為的各個方麵,財務領域亦是如此。由古至今,不論是中國的德、義、禮,還是西方的康德理論,都開啟了德法並重的治理先河,並將倫理理念融入財務實踐。相對傳統企業而言,因虛擬企業具有其自身的特性,財務倫理在虛擬企業中顯得尤為重要。虛擬企業中,各成員企業為了共同的目標凝聚在一起,如果缺乏倫理道德必將會影響相互的協調和溝通,繼而可能選擇“不道德”的財務行為,發生財務舞弊現象,從而影響虛擬企業的整體運行。但如果以正確的理論道德作為指導,那麼理智的行為主體一般都會選擇符合倫理道德的財務行為。所以,倫理道德已經潛移默化的影響到財務行為,並為隱性財務製度的存在提供價值根基和精神支持。
9.1.1財務倫理概念的界定和理解
關於財務倫理的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寥若晨星。目前,對財務倫理的界定尚無權威的說法。本書試圖從倫理的基本內涵人手,考察財務和倫理相耦合的層麵來界定財務倫理。
倫理,按照徐慎《說文解字》的解釋,“倫,從人、輩也,明道也;理,從立,治立也”。所以,“倫”是區分人的輩分、長幼,以及由此形成的相互之間的規範和秩序;“理”,原意是玉石的紋理,意指事物內在的“紋理”,也就是事物的基本規律。由此可見,倫理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的秩序和規範,即為“倫”;二是事物本身內在的規律、規則,即為“理”。二者合一,即為“倫理”,就是事物交互過程中根據各自特征而形成的一種規範和準則。所以,任何事物或學科的倫理都要基於自身規律去考察相互關係的某些特質。
企業是一個“不平整的遊戲廣場”(Unlevel Playing Field),這個廣場是在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和組織結構中運作,而倫理道德是維係各種關係和組織結構的必要因素,因此企業活動在其所有層麵都與倫理道德相關。但是如何考慮財務——這一微觀管理領域的倫理呢?我們從其本質屬性來分析。從財務角度來看,企業的財務管理作為管理係統的一個子係統,是組織一係列財務活動和處理財務關係的一項價值管理活動。財務管理具有雙重特性,從自然屬性來看,財務管理的目標就是根據“成本一效益”分析,實現“以最小的投入換來最大的產出”。
從社會屬性來看,財務管理不僅受到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技術層麵的製約,還要受到倫理道德的約束,即企業必須在不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實現企業“綜合經濟利益最大化”。
也就是,倫理用來反映和調節相互之間利益關係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一方麵,企業做出某項財務行為時,都要自覺地考慮是否符合倫理道德;另一方麵,倫理也可看做一種特殊的管理方式,它決定了“企業行為主體受製約的道德參數,規定企業目標行為的倫理界限,成為製定和實施各種管理規則的價值參考”。為此,筆者認為,財務倫理是企業在財務運行過程中,整合和調節各種財務關係時所表現出的倫理理念和倫理特征。
它既是財務主體把握財務活動運行的規則,也是協調各種財務關係之間的義與利、利己與利他、權利與義務的行為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