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已經被震驚了,一個小時,一萬二?不會是統計錯了吧。可是再看恨不得長出四隻手的工作人員,懷疑的話又咽了回去。這是真的,不管這個數據再怎麼誇張,但它是真的。
幸福來的太突然,我接不住。記得下次打招呼。
陳文得意的看著張俊,看到別人聽到這組數據的震撼,還真的忍不住想笑啊。忽然間想到張俊正是這組數據的締造者,如果沒有張俊的主意,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成績的。在加上張俊還是親密的作者。
於是隻有發出如同鴨子般的嘎嘎聲,這是強壓著嗓子的後果。
“張俊,你看你的主意這麼好,幹脆我把出版社的其他書也放到網上好了”,其實陳文本來準備直接放網上的,不過張俊畢竟是這個主意的提出者,因此想要了解一下張俊的看法。
沒想到的是,張俊直接就是反對,說現在的時機還不成熟。
“陳總,你想過沒有,為什麼到現在為止,隻有《親密》在網上賣出這麼好的銷量?你聽說有其它書賣出這樣的銷量沒?”張俊可不會被這組數據迷惑,一本書賣的好,不代表所有書賣的都好。
陳文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隻是看到《親密》的銷售速度,才臨時想到可以賣別的書。聽到張俊的話,他仔細一想,似乎行業裏並沒有大肆在網上售書的。
這當然不是他們傻,生意人沒有傻子,不管奸商,還是儒商,隻要是商人,都是聰明的。
聰明人是不會眼睜睜的看到利益而不去爭奪。那為什麼網絡這麼大的一塊蛋糕,卻沒人去動?
有人動過,隻不過並沒有得到利益,反而撞得頭破血流。錢從來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是掙來的。是付出努力掙來的。
陳文問出了自己的疑惑:“為什麼隻有《親密》在網上買的這樣好?別的書都不行呢?”
做為一家出版社的老板,陳文對於業內的消息還是挺靈通的。事實上從網購剛出現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過,出版社的春天來了。隻是網購已經出現了幾年,到現在出版業還是以前的樣子。
陳文很想知道張俊的看法,雖然他不是出版界的人士,隻不過是一名作者,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聽聽外界的看法,有時候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隻是陳文沒想到的是,他抱著隨便聽聽的態度,卻聽到了振聾發聵般的洪呂大鍾。
張俊解釋說:“其實那些書之所以沒能夠得到理想的銷量,有一條最重要的原因被人忘記了。”
陳文感興趣說道:“什麼原因?”
喝了口水,張俊繼續說:“網絡和現實的差別。”
“網上的書店與現實書店的差別,從目前來看,網上書店的優勢是價格比較低,出版社能夠獲得較好的回報,但是需要自建銷售渠道。實體書店的話,書的定價雖高,但是出版社的利潤較低。好處是有現成銷售渠道。”
“另外還有,隻有在現實中才能看到一本書的全貌,網上如果把所有內容都顯示的話,那對銷量影響太大。如果不顯示,又不會吸引多少人購買。”
“因此,最好有一本在網上名氣非常大,並且適合出版的小說,這種書才適合在網上銷售。”
沒有一本書比《親密》更加適合了,在地球,哪怕過去十年,它依然是一顆耀眼的明珠。
其實有些話,張俊並沒有說出來,在網上售書初期,確實需要這樣的書,不過到了後期,隻要做好宣傳,還有物流。網上書店終歸是不可逆轉的潮流。
無獨有偶,郝建這時也在和人討論網上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