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一個連續創業者的O2O實戰心得(1 / 2)

原拉手網創始人吳波是著名的連續創業者,在行業深耕15年,先後創立焦點房地產網、拉手網和美澳居等項目。目前,吳波是美澳居創始人兼CEO,也是電子商務及O2O的實踐者。

2014年?10月26日,在首期黑馬讀書會上,吳波就互聯網O2O創業的主題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教訓。我們將吳波的口述整理成如下文字,希望給後來者帶來一些啟示。

1、O2O這個風口才剛剛開始

我們現在看到O2O服務,都是頻次相對高、每單金額小的服務。比方說,阿姨幫打掃衛生,10塊錢1小時,如果這個阿姨不好,下回換一個。滴滴打車,這個司機不行,我換另外一個。雕爺的河狸家,指甲沒畫好,換一個再重畫。但是,O2O的真正核心是用移動互聯網的方法、技術和思維,越來越深層次地改變傳統理念。

O2O核心是分享經濟,是P2P經濟。所謂P2P經濟就是把所有中間的環節全部去掉,隻做提供服務的人和享受服務的人。舉個例子,一個資深的汽車修理專家和一個90後同時創業,後者更有機會成功。為什麼呢?這兩個人思維完全不一樣。90後要做一個汽車修理店,就是簡單的修理,或者直接做到家服務,這種形式現在看起來可能不行,但如果品牌強到一定高度,那就不一樣了。客戶付多少錢,技師就得到多少錢,業餘時間可以幹其他的,還可以賺不少錢。但是,資深的汽車修理專家,他有一係列的事,比如宣傳品牌、推廣門店。他自己資源很多,比如4S店、汽車美容,客戶來到他這個平台,有一連串的業務可做。

從長遠看,三年以後,肯定是90後成功。為什麼呢?因為第二個模型中間經過了太多環節,就有太多的因素控製不了。比方說,你要是用了別人的服務,而品牌是你的,人家會把這個用戶想辦法往他的服務區拉。還有一點,用戶付了200塊錢,你100塊錢給自己,100塊錢給做服務的老板。如果打價格戰,用戶隻出100塊錢的時候,你這個所謂的平台就出局了。這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模型不對,這個P2P模型中的兩個P不是最終對應的P。

2、創業有三個方向,你要選對

(1)高頻次的業務能贏低頻次的

舉個例子,阿姨幫打掃衛生是高頻次的,而修空調就是低頻次的。阿姨幫要把空調服務帶到客戶那裏比較容易,阿姨說:你們家空調是不是也髒了,幫你們清理一下吧?這樣就可以帶入空調服務。反之,成功的幾率就低。高頻和低頻兩家如果競爭起來,勝負結果也是很明顯的。

(2)高價值的東西能夠帶低價值的東西

我有個同事,做了一個很高大上的地產咖啡廳,希望來的人喝著咖啡就把房產生意做了,結果到他那喝咖啡的一套房子都沒成交。他在旁邊小區還開了一個洗衣店,在咖啡廳裏放了很多洗衣店的打折券,結果來洗衣店的人特別多。所以,靠咖啡消費來帶房產交易是不容易的,但是靠稍微高大上一點的消費來帶動一些低端消費,相對來說是容易的。

再比方說,給你們家裝櫃子的人,要給你介紹一個把你們家裝修全部都裝下來的人,這件事成功率低,而幫你家做裝修的,介紹一個裝櫃子的成功率更高,這是一樣的道理。因此,高價值的東西能夠帶低價值的東西,反之是不成立的。

(3)要更重視年輕一代的用戶

舉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先90後再80後,然後再70後,按這個次序來。我們這代人都用MSN,可是過了五年,全變QQ,現在 MSN也沒有了。移動互聯網大部分用戶群體是90後。從這一點看,阿姨幫做得很好。他們不做包月的保姆,包月的保姆都是高大上的人才需要的,但是90後的小孩,一幫IT男,家裏確實太髒了,自己又太懶不願意打掃,算了,這一小時請個阿姨給我打掃吧。這幫小孩是今兒想起來,今兒突然有空,趕緊約,馬上來。阿姨幫就是針對這種臨時約、臨時到的人群切入,市場就起來了。與之相反,單獨在做包月的反而是沒有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