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案例21中新力合:結構化解決思路 雲融資服務平台(2)(1 / 2)

所謂“路衢模式”,形象比喻就是將各類金融資源(擔保、信托、投資)、各個市場主體(擔保公司、信托公司、銀行、中小企業、風險投資者等)和政府主體通過有效的融資模式鏈接起來,構建起條條大路、座座大橋,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有效途徑(如圖21-2所示)。其基本運作方式是:由信托公司發起信托計劃,所發行的信托產品由政府財政資金(或專項引導基金)、社會資本等共同認購,所募集的信托基金將投向經過信托顧問篩選出來的、能夠體現政府扶持意願、且符合特定行業或區域經濟發展特色的優質中小企業。

“路衢模式”(即一對多的小企業抱團借債融資)是在原有“橋隧模式”(即一對一的單家企業貸款融資)基礎上經過二次創新的升級版本,這個模式的運作複製性強,尤其在當前嚴峻的經濟環境下很有社會意義,是麵向中小企業的一種直接融資方式。由其理念而創製的具體融資產品即為如“平湖秋月”這樣的“小企業集合信托債權基金”。該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1)操作形式靈活。不局限資產規模、抵押限製等常規融資條件,實現成批次的小企業融資。

2)資金來源多元,體現政府扶持意圖。大大改善了目前小企業過度依賴銀行貸款的困境,通過政府的引導,將社會資金合法浮出水麵,名正言順地為小企業服務。

3)資金使用期限長。成功地改變目前小企業幾乎無法獲得一年期以上長期融資的困境,提高企業資金統籌降低周轉風險。

4)企業融資成本低。由於有政府財政資金或者專項引導基金的支持,且在信托產品設計上不要求資金回報,大大拉低了小企業接受信托貸款的融資成本。

這種模式延續了“橋隧模式”引入“第四方”的思想,同時又突破了原有模式的局限,以政府財政作為引導資金,以信托為平台,動員了政府、信托、銀行、社會資金、風險投資等資源,搭建了政府、金融機構、社會、企業間四通八達的網絡。這種方式既保障了政府財政引導資金的安全,又以政府公信力為核心,為整個計劃增信,有效激活了相關機構和社會資金的參與熱情。

“橋隧模式”打通了資本市場與信貸市場之間的割裂,但這種方式必須建立在風投與貸款企業達成協議的基礎上,屬於“一對一”的方式,無法實現大麵積批量化的推廣。而“路衢模式”則構建起網絡狀的資金融通體係。它不僅動員麵更為廣泛,而且將風險投資對單個企業的認可這一合作前提,改變為對一批企業,乃至一個行業的整體認可,演變為“一對多”的模式化產品。

2009年1月,基於“路衢模式”的小企業集合信托債權基金二期產品——“寶石流霞”,正式發行,為長久以來受困於融資難題的杭州文化創意產業提供了6000萬元的資金支持。“寶石流霞”以發揮政府政策的引導作用和政府資金的放大作用為基礎,吸引了不同風險偏好的多種機構積極介入,同時使得社會資金合法浮出水麵,凝聚多方力量,共同為杭州文化創意企業提供綜合化的金融服務。此外,“寶石流霞”還聯合相關銀行幫助企業持續解決融資問題,同時聯合專業股權投資機構,積極推動企業的股權融資,從而實現資本市場與債權市場雙管齊下,合力助推企業快速升空。

和傳統的擔保模式相比,“路衢模式”體現出了獨特因子的組合:一是“主動”的中小企業集合融資形式,與“橋隧模式”相比,融資參與主體得到了擴大;二是政府財政資金發揮引導功能,有效吸引了社會資金的參與;三是實行結構化風險控製,預先采用的合理分層設計,從而實現不同主體對風險收益的差異化需求;四是主模式的標準化與通道發散性設計的結合,既實現了“路衢模式”推廣的暢通無阻性,又實現了衍生產品的多樣性與豐富性,更好地體現風險與收益的匹配,擴大融資主體麵,從而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3.三次創新:打造“雲融資服務平台”,構建小企業綜合化融資之路

如果說“橋隧”、“路衢”這些模式反映的是中新力合在中小企業融資“產品端”上的創新,那麼“浙江省小企業多方服務平台”及其升級版的“雲融資服務平台”的出現則體現了中新力合在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上的又一創新,一次跨越式的創新。

雲融資服務平台的核心思想,是將大量用網絡連接的,被標準規範化的金融服務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開放的雲金融服務池向中小企業客戶按需提供金融服務(如圖21-3所示)。雲融資服務平台是一個開放的大平台,各種金融服務資源都可以按接入標準自願接入,每個中小企業都可以定製化地將自己的狀況和需求按標準向雲融資服務平台展示,金融服務資源與中小企業之間是以一種雙向選擇的方式在雲融資服務平台上以IT化的手段快速匹配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