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對手的比賽
心情故事
作者:李莉
一
因為父母在外打工,我常常要轉學。這種常變更、難以很快適應的生活,讓我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小學三年級時,我轉到了陳老師這班。第一次考試,我語文隻考了20分。同學笑我:“連30分都考不到,嘖嘖嘖。”我臉上沒有露出一點表情,哪怕是一絲沮喪,這種麻木的表情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
班上又有同學拖長聲音說:“小濤的數學也一樣——考不到30分。”我看了說話的人一眼,心裏終於掠過一絲難過和悲哀。
陳老師先批評了打擊我的學生,然後充滿信心地說:“小濤在班上是最後一名,這是他的優勢:他不可能再退後一名了,但有可能前進,他沒有輸,隻有贏。”
陳老師熱情的話並沒有起到想要的效果,我低聲說:“我的確沒法輸了,可我在成績上,永遠也不可能再贏了。”
陳老師驚訝地看著我,他並不知道:對學習並不熱愛的我,在父母的失望和同學的嘲笑中早已選擇了自暴自棄。
二
一次班會,陳老師組織了一場找優點的活動,讓同學們彼此找優點。
小宇表揚了我:“小濤喜歡幫助別人。一次陳老師病了,輪到陳老師掃地,他主動留下來幫陳老師掃。”這一提,班上又有許多孩子點頭認可,講了我幫助他們的故事。我那天一直不好意思又很幸福,第一次,我聽到了這麼多對自己的表揚,第一次,我覺得我也可以很優秀。
小敏總結了一句:“小濤對別人的事比對自己的事上心。”
陳老師眼睛一亮,笑意盈盈地看著我,說了句:“小濤這麼喜歡幫助別人,以後老師也要請你幫忙哦。”
我連連點頭,誰不想幫助老師呀?何況還是這麼好的一個老師。
那天,我又毫無懸念地考了倒數第一——35分。我領試卷時,陳老師笑著對我說:“你還不錯,陳老師有一個侄兒跟你同級,他才考了30分。你比他整整多了5分。”
我難以置信地看著一臉讚許的陳老師,問:“你侄兒成績這麼差?”
“是啊,他不努力。你比他強多了。”陳老師有點傷感地說。
為了安慰為侄兒煩惱的老師,那天的課,我聽得史無前例的認真。
下課了,陳老師走到我麵前很誠懇地說:“小濤,你喜歡幫助別人,老師想請你幫個忙:我侄兒學習很不努力。他總認為成績隻有30多分的學生是考不到40分的,他已經自暴自棄了。我跟他打賭,說我班上的小濤雖然平常隻有30分,可隻要他努力,就能考到40分。隻要你考到了,他就有了榜樣。你看,這事你能辦到嗎?”
我看著陳老師,有點激動,說:“陳老師,我會盡力。”
其他同學聽到了,紛紛對身肩重任的我鼓勵:“小濤,你應該可以的。你現在離40分隻差5分,努力一下就行了。”
我笑了,點點頭,心裏有了自信。
三
此後上課,我態度明顯認真了不少,但舊習難改,也會有不做家庭作業的時候。陳老師沒像往常一樣地批評我懶,而是說:“小濤,你要記住你答應陳老師的話啊,我侄兒那事可全靠你了。”我頓時覺得有負眾望、心中羞愧,慢慢地,家庭作業我是天天都在做了。榜樣得有榜樣的樣,我時刻這樣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