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要考試了,馬上就可以用自己進步的成績去鼓勵那個男孩了,我感到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第一次,我認認真真地複習著功課,每天早上早早到校讀課文。
考試那天早上,陳老師進教室時,我正在教室裏拿著書在讀。見陳老師來了,我衝陳老師笑著說:“陳老師,我一定能考到40分的,你放心。”
陳老師高興地說:“小濤,老師相信你。要是陳老師侄兒有你一半懂事就好了。”
考試時,陳老師坐在講台上監考。我專注地做題,認真地思索,不經意抬頭看老師,見他看著我,一臉的欣慰。
第二天,陳老師拿著改好的試卷走進教室,班上有同學急切地問:“小濤得多少?”當陳老師報出“48分”時,全班鼓掌。有同學說:“小濤,你太棒了。”我漲紅了臉,喜悅地笑。陳老師雙眼有點濕潤,真誠地對我說:“小濤,謝謝你。”
幾天後,陳老師對全班說:“我侄兒上次還是隻考了30多分,但他在小濤的鼓舞下,決定好好學習。他對小濤不服,他想每次考試都同小濤比一比,看誰考得好。”陳老師問我有沒有勇氣接受挑戰。我堅定地說:“有!”
為了不輸給陳老師的侄兒,我開始認真聽講了,班上同學也開始關心我的每一次進步,關注我和陳老師侄兒的比賽。同學們都希望是我勝,奇怪的是,我覺得陳老師也是希望我勝,每次宣布是我勝的時候,陳老師笑得比誰都開心。
我一次比一次考得好,陳老師定期向班上同學彙報自己侄兒的情況:侄兒也有進步,就是總差我一點。
奇跡後來真的發生了,我的成績不斷地進步,每次考試都能及格了。小學畢業成績下來了,我的語文考了78分。
四
取畢業證那天,陳老師一臉自豪地說出了我的畢業考試成績。那天,大家又為我的進步而鼓掌。我笑得陽光燦爛。
有同學問:“老師,你侄兒考得好嗎?”
陳老師沉吟一會兒,微笑著說:“老師沒有侄兒,老師隻有一個侄女,才一歲半。”
“呀——”大家一聲驚呼。
我更是一臉疑惑:陳老師沒有侄兒?那個一直存在於我心中的競爭對手是誰?
陳老師充滿慈愛地看著我。
“這三年來,你們覺得陳老師的侄兒同你們生活在一起,是嗎?其實,陳老師的侄兒是存在的,他就是你們內心要挑戰的自己,那個不完美的、但能一步步進步的自己。小濤,你一直覺得超過別人太困難,老師就給你降低了難度,給你一個不存在的‘侄兒’讓你挑戰,讓你一點一點地進步。同學們,你們今後也許會有對自己不滿意、氣餒的時候,別輕易放棄自己,給自己設置一個小目標,一步一步地進步,總會戰勝內心那個虛弱的自己。”陳老師慢慢地說。
迎著老師愛的目光,我的淚水不爭氣地充盈著眼眶,心裏卻覺得很暖:原來,這一路,我都在進行著一場沒有對手的比賽,這用愛和智慧精心設計的比賽,春風化雨般悄悄地改變了一個自卑的孩子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