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瓜子

熱點

作者:本刊編輯部

嗑瓜子似乎是中國人獨有的愛好,據說可以追溯到宋遼時期,到了明清已經非常盛行。《金瓶梅》、《紅樓夢》等明清古典小說中都有不少地方提到瓜子。法國傳教士古伯查在他的《中華帝國紀行》中曾記載:“有些地方,豐收時節西瓜就不值錢了,之所以保留它們,隻是為了裏麵的瓜子。有的時候,大量的西瓜被運到繁忙的馬路邊免費送給過往的行人,條件是吃完了把西瓜子給主人留下。”可見當時瓜子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日常消費。

如今,無論大江南北,瓜子早已是各地消費者喜愛的美味零食。尤其在節日裏,瓜子更是家家必不可少的節俗食品。目前,市場上的瓜子品種、風味繁多,讓人覺得有些眼花繚亂,關於瓜子安全性的報道也時有耳聞,那麼消費者該如何放心地挑選瓜子呢?這次就請在炒貨行業工作多年的陳黎英為我們談談嗑瓜子的學問。

陳黎英

新疆金百歲農莊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品控部經理

13 食品與生活 2015-01

瓜子

瓜子種種

陳黎英介紹,瓜子屬於炒貨食品的一種,常見的有葵花子、西瓜子、南瓜子和瓜簍子等幾類。

葵花子

葵花子是向日葵的果實,易剝、味香、營養價值高,是最常見的瓜子品種。

向日葵主要分油用和食用,作為炒貨的葵花子來自食用向日葵,含油量在30%左右,而油用向日葵主要用於壓榨葵花子油,含油量高達40%左右。

中醫認為,葵花子性平味甘,可化痰定喘、平肝祛風。

葵花子所含脂肪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是亞油酸,含量可達70%。亞油酸對人體新陳代謝、調節血壓和降低血清膽固醇有重要作用。此外,葵花子含有較多的維生素E,可抗氧化,能夠在體內對抗自由基,從而減少心髒病、癌症等慢性病的發生。

葵花子又稱“美發幹果”,因為它是微量元素——矽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矽不僅對秀發生長有利,還可使皮膚不致太鬆軟;使眼睛明亮;促進指甲生長,並能使其堅韌。

西瓜子

西瓜子又稱“黑瓜子”,顧名思義就是西瓜的種子。然而,與葵花子一樣,不是所有西瓜的種子都能用來製作炒瓜子的。一般的西瓜子顆粒太小,不適宜作零食食用,我們吃到的西瓜子主要來自專門的品種——籽瓜,這種西瓜的種子顆粒飽滿,片形較大。

西瓜子性甘平,可健胃、通便、清肺、化痰。西瓜子除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亞油酸、B族維生素、鈣、鎂、鉀、鐵和硒等營養元素,還含有一種皂苷樣成分——西瓜子醇(Cucurbocitrin),具有降壓作用,並可緩解急性膀胱炎。

不過,西瓜子殼較硬,嗑得太多易損傷牙齒,老人和兒童尤應注意。

南瓜子

南瓜子是南瓜的種子,含有豐富的必需脂肪酸、氨基酸、植物甾醇、礦物質、維生素以及多糖等。豐富的鋅還可預防和改善前列腺病症。自古以來,南瓜子被認為是有效的驅蟲劑,其有效成分南瓜子氨酸可以驅除絛蟲、蟯蟲、蛔蟲等多種寄生蟲。南瓜子氨酸還能抑製血吸蟲幼蟲生長發育,有助於防治血吸蟲。

此外,還有一種白瓜子,其實是冬瓜的種子,性平味甘,《證類本草》記載:“冬瓜皮雖青,經霜亦有白衣,其中子白,白瓜子之號因斯而得。”根據一般的行業標準,白瓜子被歸入南瓜子類產品中。

瓜簍子

瓜簍子又稱“栝樓子”,俗稱“吊掛子”,是葫蘆科植物栝樓及雙邊栝樓幹燥成熟的種子,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關於炮製瓜簍子的記載。《本草綱目》記載瓜簍子能“潤肺燥,降火,治咳嗽,滌痰結,利咽喉,止清渴,利大腸,清癰腫瘡毒”。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瓜簍子含油脂、甾醇、三萜皂甙、蛋白質、多種氨基酸等營養素,脂肪酸總量約占26%,其中飽和脂肪酸占30%,不飽和脂肪酸占66.5%,以栝樓酸為主。

陳黎英介紹,瓜子品種不少,還有不同風味,如奶油瓜子、醬油瓜子、抹茶瓜子等,但其生產工藝總的來說主要以烘炒為主,分原味和調味兩種。原味瓜子是將種子或其籽仁直接炒製或烘烤而成;調味瓜子是將種子或其籽仁先經過煮製,在煮製過程中加入調料使其入味,再經烘炒而成。

14 Food and Life 2015-01

適量嗑瓜子有益健康

前麵提到,瓜子營養豐富,富含多種不飽和脂肪酸,且不含膽固醇,不同的瓜子還有其獨特的藥用價值。即便隻是“嗑”這種食用瓜子的方式,對健康也有不少裨益。因為瓜子的香味可以刺激味蕾,使其處於興奮狀態,並將這種神經衝動傳導給大腦,後者又反饋於唾液腺和消化器官。口中不停地嗑食,消化液隨之不斷地分泌,有利於消食化滯。飯前嗑瓜子有利於增進食欲,飯後嗑瓜子有助於消化。與此同時,嗑瓜子使人體麵部肌肉不停地運動,還 可以增強麵部肌肉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