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熱浪來襲我們該何去何從
會計審計
作者:徐媛
引言:截至2009年,中國注冊會計師人數已達15.5萬,其中執業注冊會計師8.5萬人,非執業會員7萬多人,全行業從業人員近30萬人。2010年注冊會計師考試CPA報名人數超過50萬,2011年全國有近56萬人參加,2012年全國有人參加。與此龐大的CPA報考大軍相對應的還有龐大的代報機構以及杜之不絕的高價作弊現象。代報機構從網絡的各個方麵——新浪微博、人人網、QQ空間以及淘寶等,以高於正常報名費幾倍的價錢為一些不符合報名資格的人代報,暫且不提成功的原因為哪般,單每年受騙的人數就不在小數,但人是有許多投機主義者不肯放棄,嚴重擾亂了報考市場。高價作弊現象也時有發生,有人抱著‘花10萬省5年’的心態從不法分子手中高價獲取答案並惡意散播,也嚴重影響了CPA考試紀律。麵對這些現象,我們不禁疑惑CPA為何如此火爆。本文主要就這一現象展開討論和理性分析。
一、中國注冊會計師的發展曆程
縱觀中國注冊會計師的發展史——注冊會計師行業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與完善,在服務市場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其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自我國恢複注冊會計師製度以來,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很快,初步建立了行業管理規範體係,實行了人才選拔考試製度,開展了學曆教育和後續教育,開放了會計市場。
隨著上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越走越快,1986年,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條例》,對考試、注冊、業務範圍工作規則等作了規定,於當年10月1日起施行。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CPA報考,參考逐年興盛起來。進入21世紀,中國加入WTO,與國際接軌,越來越多的會計師事務所落地生根,也讓很多打算報考CPA的求職者看到了希望。
二、CPA行業現狀
目前,我國有會計師事務所8066家,從業人員約30萬人。2011年行業業務收入達到436億元,年收入過5億元的本土事務所達10家,2012年業務收入預計突破500億元。 據了解,目前我國注冊會計師的人數仍未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規模相匹配。根據注冊會計師行業2011年至2015年發展規劃,執業注冊會計師的人數將達到12萬人,同時,預計將有600名具有國際認可度的注冊會計師。當然這裏我們就要注意到所謂的不匹配是具有能力的CPA與市場的匹配,並不是報考人數與市場的不匹配。
一直以來,CPA被稱為我國是大高薪職業之一。按道理講注冊會計師的前景應該是不錯的,隻是在目前中國的現狀下,想通過從事這個職業賺更多的錢可能性並不大,注冊會計師主要做的是審計和驗資工作,而會計師事務所也隻是屬於服務業,是要靠業務來生存的,除非是事務所的合夥人,也就是相當於企業的投資者,這部分人因為有分紅收入會高些。但據相關從業人員透露,在某些地區,僅有少數經驗十分豐富的會計師月薪可達近5位數,其餘初,入行業或經驗尚淺的會計師也僅在2000至3000元左右。當然這還要是正規的會計師事務所,某些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可能還要低些。
CPA職業環境令人堪憂,市場缺乏對高質量審計的需求。信用是市場經濟賴以公平運行的基礎,注冊會計師不講誠信,公平的市場秩序就難以得到維護;而如果上市公司不講誠信,注冊會計師審計就失去了穩定的基石。這樣選擇就來了,想在這樣一個環境中生存,堅守誠信與不堅守誠信的注冊會計師誰更明智呢,誰更有市場呢?大量的注冊會計師湧入這個混雜的大市場,我們在把關方麵又是否做好了準備呢?我們沒有‘測信儀’來驗別每個執業注會的誠信度,所以隻能在從業環節更加嚴格的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