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快相應法律體係建設
會計監督的離不開一係列相應的的法律法規的支持,健全的法律法規是會計監督效實施的保障,因此要加強我國會計監督法律體係的完善。新《會計法》 配套法律措施和細則要不斷與時俱進,做到有法可依;對企業內部的監督機製建立要落實到法律上,以敦促企業加快自身監督體係的建設,把會計從業人員的監督和審計職能明晰化,使會計從業人員在法律的支持下,敢於對企業的財務問題做出決策;對財務違規現象加大懲戒力度,對典型的案件和負責人要予以曝光,對其他企業和從業人員以警示。
2、正確認識會計監督重要性
對企業經營管理者和會計從業人員要定期進行會計法律意識宣傳,提高對會計監督重要性的認識。加強企業管理者和會計從業人員的會計監督意識,可以減少違法違紀事件的發生率,把事情解決在初始階段,避免造成損失,從而減輕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成本。由此證明會計立法的精髓在於強化會計工作內部自身法律監督,即用權力製約權力,在製定管理製度時要裏有這一點。正視會計監督的法律地位,單位負責人也會嚴格自律,杜絕強令、授意、指使會計人員為自己謀取私利。有了完善的管理製度,會計人員才會無後顧之憂,才能說真話,依法辦實事。
3、加強單位負責人在會計監督中的責任
在實際工作中明確會計責任主體,避免企業的部分負責人認為自己是負責人,就可以在會計工作上自己說了算,強令授意指使會計人員按照自己的意願辦事,出了問題把責任都推到財務工作人員身上,自己逃避法律責任,這種做法要給予嚴厲懲處。在法律製度上,提高企業管理者作為主要負責人的職責範圍,即使是作為下屬的工作人員出現財務問題,作為領導者也要承擔連帶責任,讓以往推卸責任的做法在法律上沒有存在空間。如果是企業領導者強行授意財務作假或者其他違規行為,一旦查實加倍懲處。隻有作為企業的最高領導者加強了財務監督的責任感,內部會計監督才能有效的運行。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不僅需要具有經營管理能力,還要懂得財務知識,熟悉相關法律和法規,這樣才能適應現代企業發展需要,依法經營。
4、強化企業法人治理機構的會計責任
《會計法》對會計工作賦予了法律責任,明確了法人治理機構的會計責任。不僅涉嫌做假的會計人員要承擔法律責任,企業的授意行為也將被追訴,極大程度的降低了企業通過違法會計行為侵害所有者權益的風險。必須有力地約束會計工作,將會計活動主體與會計工作形成一致的完整責任主體,解決主體權利與行為不一致責任界定不清的問題。
5、加強會計人員教育
加強會計人員法製教育,培養以法理財的觀念。還要加強思想政治學習,提高其對會計職業道德的認識。作為財會人員,禁得住金錢的誘惑,嚴格遵守和執行法律法規,嚴格按照財務製度辦事,認真進行核算和管理,忠實履行財務監督職能。在會計部門通報經濟犯罪的案例,傳播、闡釋財會人員職業道德規範,使其逐步滲透到會計人員的思想深處。(作者單位: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參考文獻
[1]高銘華. 國有企業會計監督體係的構建研究[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3(02)
[2]李少萍. 重視會計監督職能[J]. 現代商業. 2007(11)
[3]龐新紅. 劉士娟.淺析新形勢下如何加強財務監督管理[J]. 才智. 20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