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水利水電施工工程新技術的應用與創新發展路徑(1 / 2)

談水利水電施工工程新技術的應用與創新發展路徑

建築工程

作者:葛潤舉

[摘 要]長期以來,水利水電施工由於行業特點製約,勞動力密集,施工技術更新速度慢,以致施工人員技術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施工質量。水利水電是一項建設周期長、施工環境差的工程,為保證施工質量,加快工程施工進度,在水利水電施工中應合理應用新技術。

[關鍵詞]水利水電 工程 新技術 應用

中圖分類號:TU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083-01

一、新技術在水利水電施工的應用

1、水利水電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外添加劑技術

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非常常見的材料,其在使用方麵會對工程的耐久性和穩定性產生很大的影響,一旦其特性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可以使用外加劑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在混土材料中添加外加劑,能夠起到收效高、作用大、用途廣的特點,使用外加劑還能對混凝土的表麵光澤情況進行改善,對水利水電技術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大體積碾壓混凝土施工技術

碾壓混凝土施工技術是一種澆築方法,具有速度快、投資少、經濟效益高等特點,主要通過使用大型振動碾壓機械,對幹硬的混凝土拌和物進行壓實,並大體積、薄層的逐漸碾壓。該施工技術適用於路麵、飛機跑道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且已取得明顯的碾壓效果。水利水電施工中可應用大體積碾壓混凝土施工技術,但為了更加有效的應用,還需不斷改進創新。

3、施工導流與圍堰技術

施工導流指的是在河床中修築圍堰,以維護基坑,並按照預定方式將河道中上遊來水導向下遊,為水利水電施工創造有利的幹地條件。在水利水電施工中,施工導遊和圍堰是重要的施工技術,其中施工導流貫穿整個施工全過程,對水利水電工程樞紐布置、施工工序、施工進度等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由於施工導流方案與工程工期、質量、造價等密切相關,設計時應結合工程實際情況,並嚴格按照國家建設計劃要求,合理劃分導流時段、選擇導流流量等。在水域上進行水利水電施工時,修築圍堰可有效解決施工導流問題,圍堰通常可采用土石過水方法,鋪設堰頂和護坡則可采用水泥穩定砂粒。圍堰施工時,可采用同時進占上下遊河床的方法,推土機配合挖掘機鋪設圍堰填築料,填築高程應高於原水平麵0.5m。完成一期圍堰填築後,嚴格控製速度抽排圍堰水,並嚴格控製鋪料和壓實度。封堵完成縱向圍堰後,為防止圍堰滲水,給圍堰施工安全造成嚴重影響,應用水泥拌製砂礫料處理邊坡,同時對圍堰沉降量進行密切監測。

4、預應力錨固技術

在水利水電施工中,預應力錨固技術是一項具有發展潛力的技術,具有施工應用廣、效益高等優點,可加固原有建築物,傳遞拉應力,且能表現出獨特功能。預應力錨固是發展自預應力混凝土的錨固技術,可根據施工設計要求的方向、大小、錨固深度等,將主動預壓應力預先施加於基岩或建築物,改善受力條件或加固。預應力錨固技術結合現代新技術,如GPS定位技術,可更加符合施工設計要求,並達到改善基岩或建築物受力條件或加固的目的。

5、光麵爆破技術

光麵爆破是一種控製岩體開挖輪廓的施工技術,通過控製爆破作用範圍和方向,可使岩麵爆破後光滑平整,且能有效防止岩麵開裂,從而穩定岩壁,減少施工量,如欠挖、支護等。光麵爆破前,需在開挖輪廓線合理布置平行炮眼,炮眼中不耦合的少量藥,之後同時起爆炮眼。爆破時,炮眼中心連線會破裂成平整光麵,而且岩石抗壓強度高於炮孔壓力值時,還會避免破壞炮眼壁,隻引起少量裂隙。目前,在水利水電施工中,光麵爆破的常用參數為:硬岩,周邊眼間距55~65cm,最小抵抗線60~80cm,相對距離0.8~1.0E/M,裝藥集中度300g~350/m;中硬岩,周邊眼間距45~60cm,最小抵抗線60~75cm,相對距離0.8~1.0E/M,裝藥集中度200g~300/m;軟岩,周邊眼間距35~45cm,最小抵抗線45~55cm,相對距離0.8~1.0E/M,裝藥集中度70g~1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