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中職《樂理》的教學探究(1 / 2)

對中職《樂理》的教學探究

教育時空

作者:歐豔芳

[摘 要]《樂理》是在進行其他相關的音樂知識以及音樂技能的學習之前進行音樂理論知識學習的一個入門的課程,與此同時也是音樂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必須要學習的課程。那麼如何讓學生學好這一門課程呢?本文針對中職《樂理》的教學方麵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中職 樂理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109-01

《樂理》是中職音樂專業必須學習的最基本的音樂理論課程,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同時也是進行和聲、配器以及曲式等等音樂的相關課程的基礎課程或者必修課,樂理知識掌握得好壞,直接關係到個人音樂修養的高低及音樂技巧的應用與發揮。對於剛接觸樂理,而且沒有什麼基礎的學生來說,樂理的內容枯燥乏味,學習難度大,因此,為了讓學生在不長的時間按內能順利地學習、吸收樂理知識,我們需要一套使學生感到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有效教學方法。

一、目前中職《樂理》教學現狀

中職學校作為我國教育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過課改機製的帶動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提高了學生的文化藝術層次,培養了學生對高雅藝術的熱愛及高尚的審美情操,為社會輸送了一批高素質的音樂人才,不過,目前中職音樂教學仍存在以下的問題:教學觀念落後,教學內容缺乏新意與動力,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不完善等。因此,要想提高《樂理》的教學質量就必須尋求更好地教學方法。

二、更新教學觀念,采取有利的組織形式

由於本人擔任陽山縣職業技術學校14春學前教育1班的樂理科任教師,這個班級的學生對於理論課通常會感到比較枯燥、高深,平時學習比較少,所以在課程設計上要吸引學生,活躍課堂氣氛,這樣更容易讓學生吸收。在學完了調式後進一步加樂理知識的理解。

1.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對教法學法要精益求精,堅持理論聯係實際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根據教學目標與內容的需要,以小組為形式進行教學,根據學生的各方麵進行合理搭配,以保證組內各成員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及小組之間合理競爭的公平性。通過運用示範提及分組競賽等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的音樂理論知識,讓學生真正理解學習樂理知識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才能夠更好地指導他們學習好音樂知識。

2.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的教學準則,這就要求教學老師在讓學生學習音樂課程的過程中積極主動的學習基礎的音樂理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一些基礎的音樂技能,讓學生們能夠結合實踐技能來複習他們的音樂理論知識。節拍與節奏的相關練習與訓練是相結合的,因此,可以從單拍子開始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訓練能夠保證讓學生掌握部分曲子中經常運用的拍子。隻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節拍的時候有一個由淺到深的過程和熟悉過程。

3.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要改變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性,把他們放到教學活動的主體位置,調動其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在樂理課過程中適當的加入欣賞,比如在教學節奏型、重音、節拍的時候,開啟網上模擬電子琴選擇具有特色的倫巴、華爾茲、探戈,讓學生聽辯節奏型、節拍重音和節拍類型。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形象、具體地理解樂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