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區季節性積雪凍融下隧洞塌方處理及預防
應用技術
作者:董棟
[摘 要]本文著重介紹了高寒地區因季節性積雪凍融環境下發電洞4#支洞塌方的原因分析和處理方案,為在類似環境下隧道施工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寒地區;季節性積雪凍融滲水、隧洞塌方
中圖分類號:P642.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193-02
1、工程簡介及地質狀況
新疆某水利樞紐水電站通過一條引水隧洞引水到廠房發電,發電引水洞及電站地麵廠房布置於右岸。電站采用一洞四機供水方式。發電引水係統由進口引水渠、閘井、洞身段、上平洞段、調壓井、高壓管道、岔管和支管主、副廠房等組成組成。設計引水流量365.62m3/s,最大水頭78.8m。其中進口段長48.08m,發電洞長604m。
地麵廠房位於3#衝溝出口處,順溝向布置,廠址地麵高程580~600m,邊坡坡度10°~20°,地形較為平緩開闊。發電洞1~4#支洞出口段洞身為厚層-巨厚層狀灰白色二長片麻岩,片理產狀310?~320?NE∠40?~50?,與洞軸線夾角76~86?,岩體為Ⅲ類圍岩,埋深40m,局部穩定性差。
工程所在地處於新疆北部,夏季鮮有降雨、氣候幹燥,雨雪較為集中在秋冬季節,且冬季寒冷而漫長,而且冰蓋較厚,1月(最冷月)極端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冰情一般發生在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
2、支洞塌方情況及處理
2.1 支洞開挖支護情況
1#、2#支洞開挖直徑4740mm,設計為Φ25砂漿錨杆,間排距1m,長3m,深入基岩2.9m。
3#、4#支洞開挖直徑7860mm設計為Φ25砂漿錨杆,間排距1.5m,長3m,深入基岩2.9m。開挖過程中因圍岩完穩定性差,采用了鋼拱架及網噴,鋼拱架采用螺紋鋼彎製而成,榀距0.5~0.8m;鋼筋網采用縱向φ6,φ8環向鋼筋,網格20×20 cm,噴混凝土厚度20cm。
2.2 4#支洞塌方情況
4#支洞緊臨3#衝溝,於當年9月完成開挖支護,進入冬季後,雨雪增多,4#支洞岩層滲水量明顯增加並逐漸形成若幹個巨大冰柱。次年4月天氣回暖,洞內冰柱在熔化過程中,洞口及出口段發生塌方,▽563.53m~▽577.2m高程洞口邊坡出現不同程度破損。
2.3 4#支洞塌方原因分析
(1)4#支洞冰凍出現改變了圍岩受力情況,開春後洞內冰凍消融,使穩定性差較差的圍岩變得更加惡化,鋼筋拱架底部圍岩基礎也因冰凍水泡出現部分酥鬆,特別是山頂積雪融化,雪水順著3#衝溝而下,融化的雪水經圍岩縫隙滲到4#支洞內,導致洞內湧水量突增,前期臨時支護很難保證圍岩的穩定性。
(2)圍岩冰凍後變得鬆散,此時圍岩的穩定依靠自承能力、錨網鋼筋鋼拱架支撐以及部分冰柱支撐,洞內數十個冰柱起到暫時的支撐作用,而開春後洞內冰柱的融化也加劇塌方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