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移動金融業務發展思路及對策(1 / 3)

移動金融業務發展思路及對策

理論廣角

作者:周鐵

[摘 要]移動信息技術打破了地域、時間、行業間的隔斷,為商業銀行提供了廣闊的創新空間。金融領域傳統的固化站點、區域化的服務方式限製了其在靈活性、多樣性和實時性方麵的服務質量。移動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商業銀行機構提供了全新拓展金融業務的新型空間,移動金融代表銀行未來方向。本文將從移動金融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製約因素及存在問題進行闡釋和分析,並通過主動思考為我行移動金融業務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移動金融; 發展 ;策略; 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269-02

一、移動金融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移動金融發展現狀

在被冠之以“互聯網金融元年”的去年,傳統銀行不斷麵臨互聯網企業輪番侵襲。但近期披露的年報顯示,上市銀行整體保持了較快的發展態勢,在以手機銀行為代表的移動金融領域更是表現不俗,已成為傳統銀行開展移動金融業務的重要載體。在已披露2013年手機銀行客戶數據的10家上市銀行中,建行、工行的手機銀行客戶數位居榜首,分別為1.17億戶和1.11億戶。另外3家國有大行交行、農行、中行客戶數也分別達到9859萬戶、8297萬戶和5212萬戶。客戶數實現快速增長的同時,其銀行交易額也增幅突出,上述5家銀行2013年的手機銀行交易總額達到了3.84萬億元,同比增幅高達160.76%;人均交易金額為20207元,較2012年增加了5483元。

(二)移動金融發展趨勢

1、手機銀行是移動金融的主要工具

手機銀行是利用手機辦理銀行相關業務的簡稱,它是繼網上銀行之後出現的一種新的銀行服務方式。在具備網絡銀行全網互聯和高速數據交換等優勢的同時,又突出了手機隨時隨地的移動性與便攜性。因此迅速成為銀行業一種更加便利、更具競爭性的服務方式。手機銀行利用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網,為銀行客戶提供個性化、綜合性的服務,一方麵可以減輕銀行櫃麵壓力,另一方麵可以達到方便客戶、提高客戶滿意度的目的。

我國手機銀行起步相對較晚,但近兩年發展速度迅猛。數字顯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74.5%提升至81%,手機網民人數達到5億,手機銀行用戶超3.4億,同時手機銀行業務開始逐漸向中年人群擴散,人群結構的優化,預示著手機銀行業務良好的發展前景。

調查顯示,除了查詢、轉賬、金融產品銷售等基本業務功能,超過一半的用戶希望手機銀行能夠提供完善的商城購物服務,這表明用戶對商城購物有較大的潛在需求。另外,手機銀行用戶也對移動電子商務平台、移動金融增值業務等有較明顯的需求。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手機銀行發展過程中,還需要不斷提升用戶使用體驗,堅持完善在線客服功能。

2、移動金融主流技術發展日趨完善

一是技術的更新換代是推動移動金融用戶規模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每一種新技術的出現,移動金融用戶規模都會出現爆發式的增長。伴隨著中國4G時代的來臨以及移動終端的不斷改進,商業銀行將圍繞移動金融開展更加豐富的增值業務。

3、豐富的移動終端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從長期來看,“智能手機”一詞將被“智能移動終端”取代,市場將出現更多的產品,帶有更豐富的功能,並可以運行在多個不同的網絡上。智能移動終端將包含以下功能:運行操作係統;可接入互聯網和電子郵件服務;為應用開發者提供標準的界麵和平台;支持音樂、視頻、遊戲、照片、互聯網瀏覽和消息發送等高級數據功能。基於智能移動終端的金融服務將進一步拓展,例如,我行推出Ipad版掌上銀行,是典型的非手機移動金融服務。

4、移動支付業務產業鏈合作共贏是必然趨勢

移動金融橫跨移動通訊和金融兩大行業,通過移動網絡的流程性結合金融網絡的支付功能。基於商業銀行的特點及移動金融的價值鏈主體發展動態,銀行與移動運營商、銀聯合作發展的商業模式或將成為未來主導模式。

二、移動金融業務發展主要製約因素及存在問題

從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移動金融具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和可觀的發展速度。但是,作為一個新興的金融服務領域,其發展的機遇和危機並存。因此,有必要對移動金融發展存在製約因素及存在問題加以分析。

(一)移動支付產業鏈和服務功能存在不足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金融機構與電信運營商的直接合作機製尚未建立,行業尚未統一標準。移動支付應用的發展需要產業鏈參與主體之間的精誠合作,但是目前,電信運營商與金融機構均從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慮,為了實現控製產業鏈的目的,利用資金優勢雙向滲透,並建立了各自的行業標準。這種行業的多標準化既不利於用戶的使用,也不不利於行業的規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