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治安保衛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之探討
理論廣角
作者:賀傑
[摘 要]油田企業的治安保衛,是保證油田安全及利益的重要屏障,也是油田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的內容,由於油田安全保衛工作具有發案頻率高、手段多樣化、複雜化等特點,要做好安全保衛工作,就必須見微知著,從係統的角度來進行防範。文章主要根據筆者自身的工作經驗,從油田保衛工作存在的一些安全隱患問題,分析如何提高油田企業的安全性,以預防犯罪行為的發生,保證油田企業內部的正常生產與安全。
[關鍵詞]油田企業;治安保衛;問題;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TE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283-01
一、新時期油田安全保衛工作的難點
油田企業關乎於國家的命脈,在近幾年所破獲的涉油案件來看,侵害油田的犯罪活動已經走向了手段科技化、主體集團化、活動職業化等方向的發展,大大增加了安全保衛工作的難度,一般來說,存在的工作難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是犯罪發案率高。因為油田屬於“無圍牆”的工廠,生產設備大部位都是放在野外作業,這種分散化的作業方式,使得犯罪分子容易有機可乘,他們如果看到原材料、生產設備等器械放在戶外,並會萌發盜竊的念頭,順手牽羊,見什麼值錢的東西,就會拿什麼去賣。
第二是犯罪方式與手段趨於多樣化、複雜化。科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以外,也方便了犯罪分子作案,從原來的開井放油演變成為了技術含量高的管道打孔盜油,通訊設備、交通工具和作案工具的科技含量也不斷提高。此外,在以往的作案中,一般都是犯罪分子單獨行動,但是,目前的很多盜油案件,犯罪分子已經變成了有組織,有預謀的犯罪團夥,作案手段呈現出職業化的趨勢,形成了盜、運、銷一條龍模式,且犯罪集團內部分工明確。
第三是打擊犯罪的難度越來越大。在傳統的思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觀點影響下,部分周邊的村民一直把盜竊油田物質作為自己的生活經濟主要的來源,有的地方,甚至形成了盜油專業村、盜油專業戶,所以,如果犯罪分子發現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立即相互通風報信。同時,部分村民們也會包庇這些犯罪分子,使得打擊犯罪活動的工作更加是難上加難。部分村民由於受到利益的驅使,圍繞本地油田經濟利益引發的矛盾逐漸增多,影響了油田挖掘、采油、運輸等正常的生產秩序。
二、加強安全保衛工作的對策與措施
(一)探索企地共建的新模式
從近年的情況看,全國各地開展油地共建、警企共建,不斷加大打擊涉油案件的專項整治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首先,油田安保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盡可能的建立定期協調和治安情況通報製度,在各方利益間尋求平衡,力求達到共識。畢竟,隻有認識到雙方的利益是一致的,才能更好地加強企業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效率,也才能夠減少涉油犯罪現象的發生。
其次,基層生產單位必須要積極推進企地共建、全民聯防的模式,不僅要全麵加強與油區所在地鄉鎮、村委會的聯係,開展企地聯防,更要充分發動崗位員工,開展全員防範。
再次,駐油區各警務室(派出所)要與油區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建立聯席製度,以便能夠更好地展開聯合法製教育、治安防控、涉油違法犯罪打擊等工作。同時,還需要在油區周邊村莊建立一批責任心強、遵紀守法的信息員,為油田的安保提供一切有效信息,協助開展工作,增強防範和打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