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原住民”及民族問題研究
理論廣角
作者:談麗
[摘 要]台灣是我國的一個特殊的省份。在我國的民族問題中,台灣民族問題其中重要的部分。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我國寶島台灣政局形式出現了重要變化,國民黨之外的勢力要求國民黨結束獨裁統治,實行民主政治的要求。而此時,台灣“原住民”開始通過各種途徑掀起台灣“原住民”民族運動,其目的就是為了確保自身民族的權利。而本文主要針對台灣的“原住民”及民族問題進行了詳細探究,向人們進一步展現了台灣“原住民”的相關情況。
[關鍵詞]原住民;民族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C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290-01
台灣的“原住民”屬於南島語族。直到1994年憲法的修訂,才正式將其統稱為“原住民”,後又改為“原住民族”。台灣“原住民”和少數民族有著不同之處,根據聯合國的說法,原住民主要是指在外來殖民者到來之前就已經住在該地,而成員身份均取決於該族群自己。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和發展,台灣“原住民”已經逐漸向主流社會回歸。盡管如此,台灣的民族問題依然是台灣的“原住民”中的主要問題,它主要包含兩方麵的內容,一種是國家的認同,另一種是中華民族的認同。因此,文中探討台灣的“原住民”及民族問題更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一、 台灣“原住民”的發展曆程
根據資料顯示,台灣“原住民”發展至今已有6000多年的曆史了,台灣原住民的祖先
在分批由東亞大陸或南洋群島陸續泛舟遷台後,便因海洋阻隔,很少與外界接觸,一直過著封閉的原始部落的生活。在清代,台灣少數民族並非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直到日本帝國主義侵占寶島台灣之後,實行“藩政”,而台灣少數民族也被稱為“藩族”,後因日本昭和天皇抵台巡視,“藩族”便又被改為“高砂族”。由於日本的典型的民族壓迫性政策,使得台灣少數民族一直處於被壓迫的狀態。從而民族稱謂來看,日本學者將其劃分為“高砂族”和“平埔族”兩類。同時以生活習俗和婚姻等相關情況將“高砂族”劃分為泰雅、布農等不同8-10族,而“平埔族”則分為西拉雅、巴布拉、道卡斯等不同的10族,這也為台灣少數民族的稱謂奠定了基礎。自1945年,國民黨接管台灣後,台灣少數民族又被稱為“高山族”,後又稱為“山胞”,從此,台灣少數民族擺脫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直到20世紀80年代,台灣“高山族”逐漸被稱為“原住民”或者“原住民族”。到後期,我國寶島台灣政局形式出現了重要變化,國民黨之外的勢力要求國民黨結束獨裁統治,實行民主政治的要求。而此時,台灣“原住民”開始通過各種途徑掀起台灣“原住民”民族運動以維護自身民族的權益。
台灣“原住民”相對於我國傳統所說的“土著”而言,從現實意義上來說具有一定的政治含義,因此,台灣“原住民”經曆了相當漫長的發展曆程。尤其在西方列強的進入之後,對社會組織和人口等都受到嚴重損害,出現大幅度下降的現象。盡管在現代社會中,他們能夠保留著傳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依然處於社會發展的邊緣地帶。而土著人口大約有3億,分布在世界各地。1984年,由台灣少數民族人士組成的原權會,掀起了正名運動,而這次的正名運動和土著人運動密切相關的,直至台灣少數民族以“原住民”作為統稱,以此來體現他們是台灣寶島的初始居民。因此,在台灣,“原住民”和“土著”有著共同的名字,其具有較強的政治性,同時也是企圖立足於世界地位的政治稱謂。
二、未來台灣原住民的人口的發展趨勢
當前的台灣“原住民”人口分布不均,且人均變化比較大。從台灣人口統計的數量來看,2003年,台灣“原住民”總人口數約43.4萬人,大都分布在台灣省的十八個縣、鄉、鎮中,還有一部分居住在台北、台中、新竹等地,而早在1996年人口僅達到369251人,由此可見,台灣“原住民”居住人規模呈現發展之勢。由於人口的發展和婚姻方式有著密切的聯係。對於台灣原住民婚姻方式來說,台灣原住民在戀愛和婚姻生活中和大陸少數民族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尤其是台灣阿美族和大陸雲南的摩梭人都保留著母係製,婚姻由女性做主,家務由女性掌管,婚姻真正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上,不受財產和權勢的影響,因此家庭幸福,社會安定。在戀愛和婚姻方麵,既沒有民事糾紛,也沒有刑事犯罪。所以,這種和南方少數民族之間有著共同的風俗,且這種風俗一直延續至今,比如,在男女談情說愛的時候,常常男用口琴,女用鼻簫來表達自己的心聲,這是經曆幾千年而不變的風俗。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行,台灣“原住民”婚姻、年齡階層或是出生等方麵禁忌或者是風俗都得到了自由發展,比如,台灣“原住民”和漢族的廣泛通婚,使得原住民徹底被漢化。與此同時,這種文化變遷的方式也影響著漢民族和台灣“原住民”,最終形成了混合文化。但隨著台灣政策不斷革新,人們的生活條件和衛生條件的逐漸提升,在逐漸恢複台灣“原住民”身份的同時,未來台灣“原住民”人口將會出現不斷增長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