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水利工程在農業發展中重要作用探討(1 / 2)

水利工程在農業發展中重要作用探討

農村建設

作者:張揚 王甜

[摘 要]農田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是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農村經濟、農村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我國的農業基礎還很脆弱,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許多地方還是靠天吃飯,是製約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進入新階段後,我國農業生產不僅受到資源和市場的雙重約束,而且在加入WTO後,我國農業將麵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因此,加大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不僅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不斷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的需要,也是全麵推進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水利工程;節水農業;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4-0378-01

農業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在農業上的具體體現,要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多方麵因素的共同努力,任何一個單方麵的工作是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下農業的科學發展的。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首當其衝的是對與農業聯係最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須順應農業的發展趨勢作出相應的改革和調整,如此才能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農田水利建設就是通過興修為農田服務的水利設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澇和防治鹽、漬災害等,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定的基本農田。主要內容是:整修田間灌排渠係,平整土地,擴大田塊,改良低產土壤,修築道路和植樹造林等。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基本任務,是通過興修各種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和采取其他各種措施,調節和改良農田水分狀況和地區水利條件,使之滿足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促進農業的穩產高產。

一、我國發展高效節水型農業存在的問題

1.1 對高效節水型農業的認識有偏差

雖然目前對節水農業、效益農業的理論研究探討很多,但對節水型效益農業的研究尚缺乏一個統一的認識,各地已經對節水農業或效益農業比較關注,但尚未對節水型效益農業給予足夠的重視[7]。

1.2 高效節水與農民利益結合不夠緊密

隻談節水,大多數農民很難看到實惠,這樣對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很困難,各項節水措施也就很難實行;再加上農民的知識水平有限,很難理解節水給農業帶來的好處和給自己帶來的經濟效益。

1.3 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技術未普及

高效節水型農業不僅要有良好的設施,還要有相應的節水灌溉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目前看來,在節水的工程措施與農藝、生物措施結合不夠緊密,整體效益不能充分發揮。很多措施的應用還必須考慮土壤、耕作製度、作物品種等因素,否則不僅無法節水,反而會降低產量和提高成本[8]。

1.4 高效節水農業管理體製不完善

要實現節水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一方麵要加強農民的節水意識,另一方麵要加快農業和農村法製建設,嚴格依照法律法規和合理的管理措施管理農業的節水問題,開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8]。

1.5 節水新技術促進機製不健全

在農業節水方麵要建立節水新技術的促進機製,創造有利於新技術推廣普及的環境,就要加大農業節水技術研究開發投入力度,建立農業科技推廣體係,加快新技術成果轉化。通過水利現代化和節水新技術促進農業生產集約化,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農業水利工程的作用分析

2.1農業水利工程的建設是促進農業生產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基本條件。農業是第一產業,民以食為天,農村生產的發展首先是以糧食為中心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發展,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的關鍵在於農業水利工程的建設,在一些地區農業水利工程建設十分落後,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瓶頸了。

2.2加強農業水利工程建設有利於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與質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就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而加強農村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基本條件。如可以通過農村飲水工程保障農民飲水安全,通過供水工程的建設,可以帶動農村環境衛生和個人條件的改善,降低各種流行疾病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