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話,固然一開始自己這邊由於沒有大部隊壓上,可能會損失的多一點。
但是隻要成功繞行對方後方,前後兩路夾擊,便很有可能取得極大的戰果。
這樣的問題就是必須保證前麵和對方相持的相近兵力的部隊不能馬上潰敗,否則的話,所謂的繞行後方就成為了一個笑話。
另外就是要確保對方不會出去求援,隻要對方不出去求援,就有足夠的時間用來清剿對方後方的斥候,以及繞行對方後方進行夾擊。
當然,根據王離的判斷,自己正麵對敵,取得勝利所需要的時間是不足以讓其他幾路部隊趕來支援的。
但是自己正麵對敵,取得勝利,要付出的犧牲,以及給對方帶來的傷害,可能並不能達到讓自己滿意的效果。
很可能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情況。
讓對方損失個一兩萬人,自己這邊也損失個七八千人,固然看起來是自己這邊占據了優勢,但卻隻會讓對方之後更加警惕。
一兩萬人的損失,對於項羽的部隊來說,算是一個不小的損失,但還不至於傷筋動骨。
王離想要的是把對方這支分兵的部隊徹底打殘,同時還能夠不驚動項羽其他的幾支部隊。
這樣的話,隻要他再找到機會,滅掉對方一路,那就可以直接讓對方損失一半的有生力量,如果能夠成功做到這點,他也就基本上成功了一半。
之後他無論怎麼操作,留給他實現的空間都會大很多,但是對方是否能如他所願,他心裏也沒什麼譜。
要真是能通過對方的一個舉動,就把對方分析的十分透徹,別說是王離,估計福爾摩斯來了也不好使。
第一件事就是騎兵散出去一部分,形成一個裏外三層包圍圈,阻攔對方的斥侯,絕對不能讓對方有漏網之魚。
戰場上是不允許你賭博的,就像王離猜測對方統帥的性格,如果他真的決定賭上一把,認為對方不會去主動求援,一旦對方真的求援了,他就悲劇了。
所以為了營造一個對方不去求援的環境,他就幹脆讓對方即使想去求援,也不是那麼容易,想突破裏外三層騎兵的包圍,派出斥候需要的數量必定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一切都要等打起來之後才知道,王離初步決定,由王戰率領一千騎兵打頭,有機會就給對方來一波衝擊,沒機會,至少也要盯著對方的騎兵,讓對方的騎兵無法衝入己方大軍陣中。
而自己第一波帶領的步兵人數定在3萬人,一個與對方相仿的人數,其實這也冒著一定的風險,如果情勢一旦發生不好的變化,這3萬人潰敗下來,那他的一切謀劃無疑會成為一個笑話。
不過如果是麵對項羽親自統帥的那支部隊,王離不會選擇一對一,但是對麵的統帥畢竟不是項羽,而隻是一個項羽軍中十幾號的人物,這邊有王離自己親自率兵,如果這樣都能夠慘敗,那麼估計對方應該真的可以和項羽搶奪大軍的指揮權了。
王離這邊可以安心的布置著自己的戰術,很大的程度是因為蘇康等人已經把巨獸軍團引誘的足夠遠,這種針對步兵來說,絕對算得上是殺傷利器的軍團,不會突然出現在戰場上,是讓人很興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