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陳新甲(1 / 2)

陳新甲最近入宮的頻率高的不得不讓人懷疑,吳承恩建議崇禎帝私下召見,可是就算私召,又有什麼分別呢?上次內閣老臣派人半路襲擊卞賽被吳承恩攔下以後,這件事其實是已經捅破了的,隻是雙方都是在暗搓搓地較勁,暫時沒有撕破臉皮罷了。

崇禎帝看著洪承疇新上的折子,這是陳新甲剛剛送過來的,他心裏高興的很,明清議和的事進行的異常順利,雙方很快地在很多地方達成了協議,如果不出意外,很快就可以直接在朝堂上召見清庭使臣了。

有探子回報了清庭那邊的情況,皇太極的身體每況日下,幾旗之間內鬥嚴重,幼子年齡尚小,其弟多爾袞又手握重兵,所以皇太極才著急議和,準備整頓朝政,轉移兵權,為幼子登基做準備。

對大明來說,這同樣是個好機會,整頓內閣老臣,和鎮壓李自成引起的內亂,這兩件事同樣重要。隻要議和成功,崇禎帝就有足夠的精力來做這些,他有自信,可以像除掉魏忠賢一樣,除掉那些內閣老臣。

陳新甲還在堂下站著,崇禎帝看了看他,當年自己將他破格錄用,僅以舉人的身份就讓他做了正二品的兵部尚書,朝野上下無不震驚,可崇禎帝還是重用他了,此人聰明絕頂,且才華橫溢,會試時候因為突發狀況才隻落得舉人的名頭,當時急需心腹朝臣的自己,這才破格錄用,這麼多年,陳新甲確實沒有讓他失望,如今的陳新甲已經是與內閣老臣對抗的領頭人物了。

“皇上,臣與洪承疇幾次見麵,可以確定他並無異心,確實是為了我大明盡心盡力,並沒有像朝廷所傳,已被清庭收買。”陳新甲說道。

最近洪承疇叛降的消息傳的滿城風雨,不管是朝廷還是普通百姓都對洪承疇恨之入骨,極是鄙夷,陳新甲與洪承疇私交不錯,他看崇禎帝的心情不錯,就想借著這個機會在崇禎帝麵前給洪承疇說上兩句好話。

陳新甲小心翼翼地觀察著崇禎帝的表情,窺探他對洪承疇的態度。

崇禎帝麵無表情,也沒有說話,陳新甲什麼也看不出來,心裏又有些發毛,相必崇禎帝並不願意提到洪承疇叛降這些事,又生怕揣測錯了崇禎帝的意思,隻好換了個話題,說道 “議和之事進行順利,不知皇上接下來準備做什麼?”

“議和的大致內容都已確認,隻剩下一些細節還需要修改,議和之事就是這一兩天的事情了,今日你先回去吧。”

崇禎帝揮了揮手,示意陳新甲先行退下,陳新甲彎著身子恭敬地退了下去。

出了大殿,陳新甲擦了擦頭上的汗,都怪自己多嘴,非得提一句洪承疇,看崇禎帝的意思,並不想說關於洪承疇的事,這同時也說明在崇禎帝的心裏壓根不信任洪承疇,隻是留著為了議和罷了。

想到這裏,陳新甲不禁苦笑起來,可憐洪承疇一心為了大明,可惜君王根本對他沒有半分信任。

自己侍奉的這位君王,在亂像橫生的境遇中登基,以一人之力平了魏忠賢之亂,還將朝政穩定下來,不得不說是天生的王者,可惜天公不作美,自登基以來,內憂外患不斷,各地洪災瘟疫不斷爆發,這才導致現在這番焦頭爛額的情形。

想到這裏,陳新甲驀地想起當年魏忠賢的事情來,那時候他還沒有當上兵部尚書,還隻是一介布衣,那時候崇禎帝的兄長,先帝剛剛薨逝,毫無實權,羸弱不堪的崇禎帝剛剛登基,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鏟除了魏忠賢,並將其在宮中的黨羽全部連根拔起,朝野上下無不震驚,深受荼毒的老百姓更是對這位新登基的君王滿是崇敬,那時候陳新甲就發誓一定要考上狀元,為這位明君效力。

入朝這麼多年,崇禎帝對他很是重視,甚至提拔他做了兵部尚書,正二品的官職,這種事任誰都是感激涕零的,陳新甲也不意外,崇禎帝便是他的王,自己服從他的一切,願意為了大明付出一切,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陳新甲雖然一腔熱血仍在,隻是不會再衝動了,自己的這位王,由於少年經曆,太過多疑,陳新甲可以忠心耿耿,為了他賣命,卻不敢暢所欲言,說自己全部的想法。

洪承疇,是朝中難得的清官,和自己也算是多年故交了,看崇禎帝的態度,恐怕難以再重回大明了。

陳新甲忍不住覺得可惜,他撩開轎子的側簾,發現剛剛走出宮門,正朝著自家府邸的方向而去,“停一下,掉頭去吳將軍府上。”

很快轎夫就轉換了方向,朝著吳三桂的府邸而去,陳新甲歎了口氣,有些發愁,該怎麼和洪承疇說呢?

時間過得很快,陳新甲還沒有想好措辭,轎夫就和他說吳府到了,陳新甲深吸一口氣,下了轎子。

這吳府最近他最近已經來了好幾次,也不用管家領著,他自己便輕車熟路地找到了吳三桂的書房。

吳三桂並不在書房中,倒是吳三桂最近極寵愛的侍妾陳圓圓在畫畫,陳新甲用餘光瞟了一眼,發現畫的是蘭花,隻是畫的並不好,應該還在練習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