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因特網(1 / 3)

TCP/IP協議中譯名為傳輸控製協議/因特網互聯協議,又名網絡通訊協議,是因特網最基本的協議,TCP/IP定義了電子設備如何連入因特網,以及數據如何在它們之間傳輸的標準。

“所有電腦生來都是平等的”,為了讓這些“生來平等”的電腦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就得在這些係統的標準之上,建立一種大家都必須遵守的標準,這樣才能讓不同的電腦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談判”,並且在談判之後能“握手”,這是國際互聯網絡的基礎。

在原本的曆史上,這個時代,中國的計算機技術極為落後,對計算機技術的理念還停留在巨型機為主的階段。而且計劃經濟的體製模式並不適合計算機技術更新換代的發展,按照計劃經濟的模式,任何產品的更新換代都遵循五年一貫製原則,所謂五年一貫製就是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是五年,這種模式嚴重妨礙了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在資本主義世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進步遵循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創始人之—戈登·摩爾提出來的。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個月翻一倍。

在本來的曆史上,當中國人意識到這一定律的時候,已經太晚了,中國已經錯過了信息技術發展的最佳時機,因此在張援所熟知的曆史上,中國在計算機領域處處受製,不僅技術的整整落後美國等發達國家一個時代,而且在幾乎所有信息技術的領域都受製於人,每年需要向別人繳納巨額的專利費。

中國在這個領域真正擁有知識產權的東西很少。不僅有硬件上的,也有軟件上的。在硬件方麵,中國搞了幾十年勉勉強強搞出一個龍芯,但技術整整落後了最新技術的兩個等級,而且沒有絲毫值得稱讚的創新點。軟件就更甭提了,在中國世麵上流通的軟件有百分之八十是盜版。

相比於硬件,軟件的問題似乎更加嚴重,而且給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似乎也更大最大。

因為中國的軟件起步晚,相應的就比較落後,也沒有形成自己的計算機邏輯語言。為了更好的使用世界最先進的軟件,或者與世界接軌,也為了所謂異想天開的追趕國際先進水平,中國人不得不采用西方邏輯標準的編程語言。

中國人利用C語言等編程首先的問題是文化氛圍的格格不入。中國人生長的環境,所接受的教育是東方邏輯體係,也可以說沒有自己的邏輯體係。技術雖然看似和文化沒有關係,但技術其實是紮根於文化的。中國人所成長的氛圍和西方文化氛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兩條道路,這就決定了中國人很難把握軟件編程語言的精髓,中國雖然擁有世界上數量最龐大的軟件工程師,但真正稱的上大師級的人物幾乎沒有,中國雖然每年有無數的軟件誕生的,但具有競爭力的卻很少。

西式邏輯的編程語言也是美國打擊中國的有力武器之一,打擊一個國家最徹底的莫過於消滅她的文化基礎。因為中國文化沒有成熟的邏輯體係,也就代表著中國人必須融入西方文化氛圍,才能趕上信息技術的快車。如果假以時日,中國能夠形成自己完整的邏輯體係,中國的信息事業也能快速發展,但現實的問題是信息技術西方世界已經發展起來,你不能不接受。

不接受的話,現階段對中國國力影響太大,這對於一個處於戰略防守態勢的國家來說,就像飲鴆止渴,明知長此以往,必然會產生嚴重問題,但如果你不用,就連眼前的問題也應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