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問題的解決辦法對徐峰這個在未來時空裏熟讀曆史的人而言並非難事。屯田製是徐峰想到的第一個解決方案。
然而徐鋒也深知,此地開展屯田,最大的難處還是水熱條件的不足。五原位於農耕帶與遊牧帶分界線,年均四百毫米的降水量對於種植業而言可謂是不尷不尬。徐峰最後決定,本戰中投誠的黃巾軍,選拔出一百精銳,其餘全部編入屯田隊伍,正好大部分黃巾軍戰士,也厭倦了連年的征戰,具體屯田方案,交由已就任縣丞的衛阜擬定。
除了農業,稒陽一帶有許多煤礦,這是徐峰所深知的,然而對於煤鐵等礦產資源的發掘,必然要排到屯田之後。
稒陽曆經黑山匈奴的輪番侵擾蹂躪,人口已下降至七百餘戶,共三千一百人,加上編入的黃巾軍,也不到四千人。絕大部分土地,也成為了無主荒地。
根據徐鋒授意,衛阜很快拿出了一個相當於另一個時空中曹操屯田令的複製版,無主荒地,授予無地流民,主人若回,不允追索。
流民接受官府饋贈農具,種子,牲畜的,收成四成歸官府所有,否則,三成歸官府所有;
流民一旦接受天地授予,便有在戰爭時期受征發,農閑時進行訓練的義務。
徐鋒還派出了二十名在周邊地區聲望素隆的稒陽土著,前往四周招攬流民,宣揚政策。結果不過數月,稒陽的人口戶數便上升到了七千戶。由於此前徐峰作戰繳獲甚多,因此縣內存糧,足以支撐到當年秋收
眼下的稒陽雖然無法與太平時節的萬戶縣相比,但在滿目瘡痍的塞北大地上,已是明珠一般的存在。
在這半年裏,徐鋒本著與民休息的原則,並未進行任何征發,匈奴人與各路農民軍殘部,也素畏徐鋒大名,並不敢進犯。
塞北嚴寒,小麥不同於內地,是在春季進行播種的。徐鋒站在縣城外的高坡上,看著城內一片繁忙景象與小麥幼苗的蔥綠,發自內心地感到一陣舒暢。隻要這一季麥子收上來,自己就真的初步立足了。
一陣清風吹來,徐鋒仿佛已經聞到了成熟麥子散發出的麥香……邊塞地區郡縣往往疆域遼闊。全縣耕地,合計十九萬七千五百四十一畝。除去少量經濟作物,蔬菜種植,小麥種植大約有十七萬畝,古代畝產低,按一畝一百五十斤,平均納糧三成半計算,約能收糧九百萬斤……
沒等到徐鋒展開進一步的展望,一名渾身是血騎馬斥候抱著馬脖子,顛簸到了徐鋒跟前,還未開口,已經氣絕。
衛阜連忙翻開斥候箭袋,拿出了一杆箭,眯眼看了一會上麵銘刻的字符,說道:沒有記錯的話,這批箭是發給縣城北部燕澤鄉的……
徐鋒果斷下達了命令:張劫留守縣城,騎營一隊,二隊由他本人統領,張燕隨他,領騎營三隊。
張燕嘴上唱喏,心裏顯然有點發蒙:這麼快就隨徐鋒出征?徐鋒不怕我宰了他再落草?不過想想,眼下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就算落草,隻怕糧秣都難以為繼,落草落草,隻怕落成了餓殍。再說,徐鋒願把作為自己鄉黨的三隊交付指揮,也是對自己信任之極,此時背叛,怕是說不過去。
一番馬蹄得得,徐鋒張燕統領的三隊共一百六十騎來到了燕澤鄉南部的城陵磯。眼前的景象讓他們無比驚訝。
城陵磯作為一個不過方圓三十步的土圍子,裏麵擠了約有一百多名官軍,城陵磯外身份不明的敵人每一輪箭雨,都能讓裏麵響起一片哀嚎。
徐鋒銳利如鷹隼的目光立刻在敵軍叢中認出了一個人:穆彰!這個東西正騎在棗紅馬上,揮舞寶劍,調整部隊陣型呢,看來這支同穆氏難脫幹係的軍隊,已經開始準備最後的進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