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戰後反思,強軍之策(1 / 2)

張郃一開始便拋出一個問題:“公孫越當初用三千人,準確說是三千不到的兵力,因為有一部分敵軍被我拖住了,就給我軍製造了巨大的混亂,如果發動攻擊的不是三千人,而是三萬人呢?會有怎樣的後果?”會場頓時一片寂靜無聲,這個問題不需要回答。

張郃見眾人內心已認同自己的觀點,便繼續大膽發言:“事實上,我們這次取得有利戰果,有必然因素,也有僥幸因素。必然因素就是主公指揮有方,我軍將士上下一心,作戰勇猛。僥幸因素嘛……”張郃頓了頓,看到徐鋒抬手向他,示意繼續說後,才又開口。

“僥幸因素就是公孫瓚見我軍兵力眾多,心生怯意,外加張劫將軍帶領的步兵老練勇猛,殺敵眾多,讓他產生了我軍個個經驗豐富,悍不畏死的錯覺,最終使他選擇了撤退,不與我軍主力遭遇。非在下妄言,如果這次公孫瓚選擇了不惜一切代價糾集主力衝擊,那麼此戰,便很可能有一個與現在大不一樣的結果。”

言盡於此。正當諸將正在底下竊竊私語時,張燕“霍”地一聲站了起來,把張郃驚出一身冷汗:難道這位元勳要向自己開火了?

張燕一開口,張郃驚疑頓消。“雖然我軍騎兵並非由我一人統帥,但我指揮的騎兵數量卻是最多的,此次騎兵表現有缺陷,我負首要責任!”張燕自我檢討道。

趙雲也立刻站了起來,卻被徐鋒揮手示意坐下。

“諸位不必檢討自己了,各位平時訓練以及此次臨場指揮,都是沒有問題的。之所以出現如此局麵,歸根結底在於敵軍的實戰經驗,堪稱天下翹楚。我軍雖然訓練指揮都沒有問題,但缺少實戰經驗,臨場發揮有瑕疵很正常。眼下的問題就在於如何豐富部隊的實戰經驗。”徐鋒一席話,場麵氣氛頓時輕鬆不少。

“我建議攻打烏丸,來鍛煉部隊!”軍師沮授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見諸將一時麵色猶疑,徐鋒麵朝沮授,緩慢而堅決地點了兩下頭,“軍師繼續。”徐鋒一麵給了沮授肯定的信號,一麵希望他能用理由說服諸將。

“袁紹元氣大傷,龜縮堅城,短期內不會輕易野戰,這樣我軍的騎兵便英雄無用武之地。張楊的情況也是類似的,他眼下也不會輕易與我軍野戰。並且張楊所占據的地區大多地勢險峻,騎兵難以實現大規模展開衝鋒,這和幽州的情況,是很不同的。公孫瓚的騎兵實力強橫,如果再次征討,能否獲勝都未必。故烏丸軍是最佳目標。”沮授一口氣說完了所有理由後坐下,臉色激動地有些潮紅。

畢竟在袁紹那裏意見時常被否定的他,在徐鋒這裏第一次感覺自己的智慧受到了重視,他腦子裏已經開始出現輔佐徐鋒掃平天下的畫麵了,不由得有些興奮。

徐鋒聽完這一席話,緩緩環視四周,發現諸將或點頭稱是,或向沮授投去敬佩眼神,知道內部意見已經完全統一,也就不再征詢反對意見了。

一聲拍案驚響,“軍師所言極對”的洪亮聲音便傳遍了帳內的每一個角落。

很快,眾人決定,在今年秋冬季節,將騎兵分為六部。務必要保證每部今年結束之前至少作戰兩次,不求殲敵數量,但至少要讓部隊得到鍛煉。對於公孫瓚已經放棄的方城,諸將一致認為應當毀掉城池,讓百姓隨大軍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