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商品流通費用的節約
所謂節約,指的是產品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所耗費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節約。由於勞動消耗的多少,是以勞動時間來衡量的,所以,一切節約,歸結起來都是勞動時間的節約。“時間的節約,……在共同生產的基礎上仍然是首要的經濟規律。”節約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基本原則之一。毛澤東同誌指出:“勤儉辦工廠,勤儉辦商店,勤儉辦一切國營事業和合作事業,勤儉辦一切其他事業,什麼事情都應當執行勤儉的原則。”
一、節約流通費用的意義
商業企業在組織商品流通過程中,注重節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消耗,即節約流通費用,具有如下重要意義:
第一,節約人力、物力、財力,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多做貢獻。商業企業如果科學、合理的組織職工勞動,提高勞動效率,就可以把節省下來的職工去投入增設新商業網點的勞動,這就有利於擴大商品流通,做好市場供應。企業如果合理組織商品運輸,這不僅節約商品運輸費用,而且為國家節省運力,支援其他部門的運輸,企業如果做好商品的保管、養護,就可以減少商品損耗,而相對增加向市場的商品供應量,企業如果合理組織包裝業務,節約包裝材料,就可以減少國家向商業部門供應的木材、、紙張、布匹等物資。
第二,增加商業企業盈利,擴大社會主義積累。商業是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商業企業向國家財政部門所繳納的稅金和利潤,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在商品購銷價格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流通費用額與盈利額成反比例。如果流通費用額越小,則實現的盈利額越多,反之,費用額越大,則盈利額越小。就全國來說,如果流通費用降低5‰的程度,那麼,一年就可節約費用開支將近二十億元。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我國的底子薄,辦任何事情,都必須嚴格貫徹勤儉節約的原則。隨著我國逐漸實現四個現代化,社會商品流通量的不斷擴大,商業企業更應注意降低流通費用水平,增加更多的盈利,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提供更多的積累資金。
第三,可以為國家調整商品價格提供有利條件。流通費用是商品價格構成的因素之一,它的多少直接影響著商品價格的高低。商業企業節約流通費用,可以為減少進銷差價,穩定或降低商品零售價格創造條件。降低零售價格,會給勞動人民帶來更多的利益,這對於發揮勞動人民的積極性,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起著重大作用。
第四,有利於推動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商業的費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企業的管理水平的高低。企業可以通過總的費用水平和各項費用開支情況,檢查企業勞動組織,商品采購、運輸和保管、銷售,流動資金的使用,財產管理等方麵的管理情況。從中發現問題,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及時改進。節約流通費用與改善經營管理是相輔相成的。隻有改善經營管理,才能節約流通費用,而隻有厲行節約,才能推動企業不斷改善經營管理。
第五,節約流通費用可以培養商業工作人員樹立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我國勞動人民和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商業企業開展勤儉節約活動,不僅為國家節省許多物資,而且有助於克服“吃大鍋飯”養懶漢的思想,使廣大商業職工受到愛護社會主義財產、艱苦奮鬥等優良品德的教育,發揚勤儉節約的好風尚。
第六,節約費用有利於改善企業職工的物質生活。企業由於節約了費用開支,而相對增加企業的盈利。企業的盈利增加,不僅多為國家積累建設資金,而且企業留利較多。這就為發展企業的職工福利事業創造了有利條件。企業福利條件優越,又進一步推動職工發揮在勞動中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
二、影響商品流通費支出的客觀因素
影響商品流通費的因素是多方麵的,有商業企業內都的因素,也有企業外部的因素。我們把前者稱為主觀因素,把後者稱為客觀因素。就客觀因素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麵:
1.生產力的布局狀況
生產力布局越是合理,產品的生產地越是接近原材料的產地和產品的消費地,商品在途時間就越短,運雜費、商品損耗就越少。由於商品在途時間短,在途的商品少,因而流動資金占用、向銀行借款、支付利息就越少。我國地理條件複雜,解放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生產力布局極不合理。雖然經過三十多年的經濟建設,調整生產力的布局,但是,內地經濟仍然遠遠落後於沿海地區,這就必然造成遠途運輸,大量增加商品的運輸費用。
2.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狀況
交通運輸事業越發達,交通工具越先進,不僅縮短商品運輸時間,加速商品流通,減少在途商品,而且可以減少商品損耗,從而就會引起流通費用水平的下降。
3.生產部門的產品結構、質量情況
生產部門生產的產品如果在質量、品種、花色、規格、數量上適合社會消費,商業企業從生產部門購進的商品就能很快地推銷出去,而不積壓。這就能加速商品流通,節約資金。否則,在商業企業過多的積壓不適銷商品,一是多占用資金,增加利息支出的數額J二是引起商品損耗的增加,三是增加大量的商品保管費用。多年來,隻重視生產對流通的決定律用,不重視流通對生產的積極反作用。隻強調商業要有生產觀點,不強調生產要樹立符合社會需要的市場觀念。許多產品粗製濫造,質量低、產品結構不合理。一方麵某些商品脫銷,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另一方麵,又有某些商品大量積壓。因而出現了“工業報喜,商業報憂,倉庫積壓,財政虛收”的不良現象,直至今天還沒有消除。所謂“商業報憂”,指的是大量滯銷商品在商業部門積壓著,堵塞著流通領域,不得不增加大量的流通費用。今後必須搞好國民經濟的綜合平衡,生產部門要生產適銷對路的商品。這樣才能為降低流通費用水平,提高商業經濟效益提供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