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商品流通費用的節約(2 / 3)

4.國家政策、製度的影響

以往,某些商品供不應求,為了保證人民的基本需要,商業部不得不儲備一定數量的商品,這樣就增加商品保管費和商品損耗額。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繁榮,供不應求的商品逐漸趨於供求平衡,這不僅擴大商品銷售,而且可以減少商品儲存量。由於貨源充足,銷售額擴大,費用額減少(主要是減少保管費和商品損耗引起的),因而使費用水平下降。工資製度的改革、保險製度的恢複、資金存貸分戶辦法的實行,以及有關費用開支範圍、開支標準的變動,這都會對商品流通費用有一定的影響。例如,職工工資的增加,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費也相應增加。這些方麵的開支在流通費用總額中所占比例提高,其結果必然影響到費用水平。

5.商品價格和各項勞務報酬的變動情況。

如果商品進價提高,流動資金相應增加,利息要多支付;如果商品銷價提高,商品銷售額加大,費用水平相應下降;如果商品銷價下降,銷售額減少,費用水平相應上升。但是,銷售價格的升降,會影響到人們購買量。如果銷價下降,可以擴大商品銷售量,這又給降低費用水平提供了可能性。

商業企業在組織商品流通過程中,支付給其它經濟部門的有關費用,如運費、裝卸搬運費、保管費、租賃費,借款利息、水電費以及購置包裝物品、辦公用品價格發生變動,都會影響到商品流通費用的增加或減少。

三、降低費用水平的途徑

商業企業從主觀上努力,降低流通費用水平的途徑有以下十個方麵:

1.合理分布商業網點

商業網點分布合理,消除不必要的流轉環節,才能做到貨暢其流,減少商品在流通領域的停留數量,因而才能大大降低費用水平。當前,我國批發、零售商業網點的分布仍有不合理的現象,有些地方還不能完全按經濟區域設置商業機構,有些批發企業的設置重疊。這樣必然使商品在流通領域停留時間過長,而過多的增加運雜費、包裝費、保管費和商品損耗。我國的零售網點也較少,居民群眾購買商品不便,浪費居民許多時間。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製改革的進行,商業網點應逐步合理化。

2.加速與擴大商品流通

商業企業首先應做好市場調查預測,掌握商品流通規律和市場發展趨勢,廣行貨源。組織適銷對路的商品,防止商品積壓,這是降低費用水平的前提條件。商業企業要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千方百計擴大商品銷售。商品流通費用水平是費用額與商品純銷售額的比率。商品純銷售額的大小直接影響流通費用水平的高低。商品銷售額擴大,間接費用相對穩定,即使增加,數額也是較小的。在不斷改善經營管理的條件下,直接費用與商品銷售額也不是同比例增長的,而是後者增長的速度大子前者增長的速度。其結果,必然使流通貨用水平下降。

3.合理組織商品運輸

商量運輸做到合理,要求商品以最短的裏程,最少的環節,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時間,最少的運費、安全的從供應地到達需求地,這樣,在途商品少,商品資金就占用的少,利息就可節省。同時減少商品在途的損耗、損失。由於中間環節少,運輸合理,因而可以節省運費和裝卸費用。商業企業在組織商品運輸中,應當選擇合理的運輸路線、運輸方式和運輸工具,改進包裝,提高技術裝載量,充分利用運輸工具。商業企業要與生產單位、消費單位、倉儲單位、交通運輸部門搞好協作,在組織商品運輸中,做到準確,及時、安全、經濟,防止過遠運輸、重複運輸、對流運輸、迂回運輸、倒流運輸等不合理現象的出現。

4.做好商品的驗收、保管、養護工作

商品損耗、損失量的大小與商品保管、養護工作關係極大。商業企業對購進的商品要嚴格、認真地驗收,檢查數量是否充足,質量是否完好,發現問題,做好記錄,提供證明,及時與有關單位聯係解決,要采用分區分類、貨位編號、層次標量的先進保管方法,存放商品要科學堆碼,盡量提高倉庫的利用率,做好商品儲存中的養護工作,妥善苫墊,控製與調節好倉庫的溫濕度,保持倉庫的清潔衛生,加強商品安全管理,防止黴變、蟲蛀、老化、鏽蝕、裂解、氧化、滲漏,散失等商品損耗現象,從而降低流通費用。

商業企業要注意改進商品包裝,節約包裝費。商品包裝好,能維護商品的使用價值,美化商品,有利於擴大銷售,包裝好,還能為商品裝卸、搬運、儲存提供方便條件,減少商品損耗、損失。商業企業應合理選擇和使用包裝用品,做好包裝物的管理維修和包裝物的回收工作,對愛護包裝、維修包裝、退回包裝有成績的職工,應給以表彰或物質獎勵。

5.合理組織勞動,提高勞動效率

勞動效率的提高,意味著職工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工作量,這樣就可以減少人力,降低工資開支率和費用水平。勞動效率的提高,還意味著充分利用商業企業的物質技術設備,相對節約物資消耗。商業企業應當科學組織勞動,搞好勞動分工與協作;通過科學的方法,製定先進合理的勞動定額,精簡機構,編製定員,節約人力,根據每一職工的特點、長處、愛好,盡量安排其適當的工作,做到人盡其才,增強他們的事業心,精益求精地做好本職作;正確貫徹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做好工資和獎勵工作;通過各種方法、形式,加強職工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政治、文化、專業素質,合理安排營業時間和營業人員的班次;深入持久地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通過比先進、學先進、趕先進、幫後進的競賽活動,充分發揮職工勞動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不斷提高勞動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