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利用店鋪績效評估提升銷售管理水平(2)(1 / 3)

店鋪績效評估的實施

再好的方案如果不去實施,隻能是一個擺設,對工作起不到任何促進作用。績效評估也如此。績效評估的實施是將績效評估的各項指標科學地運用到工作績效考核當中去,以加強店鋪的整體能力。

一、店鋪績效評估的程序

要保證績效評估的有效性,績效評估應按一定的程序進行。績效評估工作大致要經曆績效評估計劃的製定、績效評估標準和方法的確定、搜集資料和信息、績效評估的分析與處理、績效評估結果的運用五個階段。

(一)績效評估計劃的製定

製定績效評估計劃是績效評估順利進行的有效保證。在明確評估目的的前提下,有目的地選擇評估的對象、內容、時間。

(二)績效評估標準和方法的確定

績效評估必須有標準,作為分析和考察員工的尺度。績效評估標準可分為絕對標準和相對標準。所謂絕對標準如出勤率、廢品率、文化程度等以客觀現實為依據,但不以考核者或被考核者的個人意誌為轉移。一般而言,評估標準采用絕對標準。絕對標準又可分為業績標準、行為標準和任職資格標準三大類。所謂相對標準是指如在評選先進時,規定10%的員工可選為各級先進,於是采取相互比較的方法,此時每個人既是被比較的對象,又是比較的尺度,因而標準在不同群體中往往就有差別,單純以“行”或“不行”對每一個員工單獨做出評價都是不可取的。

績效評估標準確定後,就應選擇適宜的績效評估方法。績效評估方法對保證績效評估的公平、公正很關鍵,因此,選擇績效評估方法一定要慎重,並應將其綜合運用。

(三)搜集資料和信息

資料和信息是績效評估的基礎。績效評估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作,對於作為評估基礎的數據收集工作要求很高。在這方麵,國外的經驗是注重長期的跟蹤,隨時收集相關資料信息,使資料信息收集工作形成一種製度。搜集資料信息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較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有:

1記錄法

把銷售、運輸、服務的數量、質量、成本等內容,按規定填寫原始記錄和統計。

2抽查法

定期抽查服務的數量、質量,用以評定期間內的工作情況。

3考勤法

出勤、缺勤及原因,是否請假,一一記錄在案。

4調查法

采用問卷調查形式,指定專人對員工逐項評定。

5減分法

按職務(崗位)要求規定應遵守的項目,製定出違反規定扣分方法,定期進行登記。

6事例法

對優秀行為或不良行為進行記錄。

7記錄法

不僅記錄員工的行為,而且將其主管的意見也記錄下來,這樣做可以達到考察員工和主管的領導工作的雙重目的。

(四)績效評估的分析與處理

績效評估的分析與處理是根據評估的目的、標準和方法,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綜合的過程。其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等級的劃分。

等級的劃分是把每一個評估項目,如出勤、責任心、工作業績等,按一定的標準劃分為不同等級,一般可分為優、良、合格、稍差、不合格五個等級。

第二步:量化每一個評估項目。

為了能把不同性質的項目綜合在一起,就必須對每個評估項目進行量化,對不同等級賦予不同數值,用以反映實際特征。例如,可以把優、良、合格、稍差和不合格依次定為10分、8分、6分、4分和2分。

第三步:對同一項目不同評估結果的綜合。

在有多人參與的情況下,同一項目的評估結果不會相同。為綜合這些意見,可采用算術平均法或加權平均法進行綜合。仍以五等級為例,五等級的劃分中,對某員工工作能力的評估分別為10分、6分、2分,如采用算術平均法,該員工的工作能力應為6分(10+6+23=6);若采用加權平均法,3人分別為其上司、同事、下屬,根據評估結果的重要程度不同,可賦予他們不同的權重,如上司定為50%,同事30%,下屬20%,則該員工的工作能力為72分(10×50%+6×30%+2×10%=72),界於良與合格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