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輯 自然
●第一節 天文地理
●第二節 動物和植物
●第三節 生活中的科學
●第四節 時間
孩子對所見所聞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三四歲的孩子已經開始了對世界的探索,每一次觸摸、每一個發現,甚至成人眼裏習以為常的現象,對於孩子來說,都充滿了神秘和吸引力。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很多父母會對此提出疑問,覺得那些科學的道理實在太深奧,孩子根本沒有辦法掌握。事實上,孩子們關注自己的生存世界、實踐他們自己的想法、研究自己身邊的各種體驗和經曆帶來的結果,這是他們每天生活的重要內容。當然,他們還聽不懂那麼多深奧的道理,其實,那些所謂的深奧道理隻是我們成人眼裏的科學,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會對那些他們認為奇妙的事情感興趣,而那些事情就夠他們驚奇的了。
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都是一次重大發現,一次發現可能就是一次科學探索。父母千萬不要錯過孩子三四歲這個探索的年齡,在認真回答孩子的每一個“為什麼”的同時,一定要認識到培養和保持孩子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直接教給孩子知識更重要。
第一節 天文地理
4歲的寧寧第一次來到海邊,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問道:“媽媽,為什麼海水是鹹的?”
“媽媽也不太清楚,不過自古以來,海水就是鹹的。”
“那麼,為什麼自來水不是鹹的呢?”
“因為自來水抽取的是湖泊和河流的水,而不是海水,然後再用機器使它變得純淨,這樣我們才能夠使用。”
為什麼月亮一直跟著我們走呀?
5歲的小芳和媽媽在月光下散步時問道:“為什麼月亮一直跟著我們走呢?”
“月亮也和小朋友一樣在移動,一直在注意著小朋友乖不乖。”
“哦?是這樣的嗎?真是奇怪呀!”
“當你長大以後,學到天文學和有關天空的事物時,你就會更加清楚了。那時候,你可以反過來教媽媽了。”
類似問題
為什麼我一走,月亮也走啊?
月亮有腳嗎?
解說
這一問題也是一個經典問題。當孩子在問到這一問題時,父母萬不可不知所措,甚至搪塞、敷衍孩子或者用嚴厲的言辭拒絕回答孩子。其實,這一問題是向孩子解釋科學道理、鼓勵其求知欲的好時機。
常見回應
“你還很小,即使向你說明,你也不會了解。”
有關天文學方麵的問題,實在是難以回答。要進行整體的說明,很不容易。因此如果向孩子這樣說,就具有否定性,會令孩子覺得沒希望。這是不恰當的說法。
合理解答
“你能夠在幽暗的道路上走得很好,那是因為月亮一直在和你一起移動,陪著你,幫你照亮的緣故。月亮很喜歡你。”
“在你走路時,月亮怕你跌倒,所以幫你照亮道路。”
這種擬人化的回答方式會讓孩子覺得很高興。尤其是對4歲左右的小孩,這麼回答是很恰當的。如果說“因為月亮很喜歡你,所以跟在你後麵幫你指引道路”,這樣的回答,更是增色不少。
“因為月亮離我們很遠,所以你稍微移動幾步,看起來月亮還是在相同的地方。這就像我們坐電車一樣,比較接近的房子和稻田,不斷地往後移動。可是,遠處的山卻一動不動。這些都是相同的道理。”
這種回答方式更具有科學性。按照智力的發展程度來看,這種回答方式更適合於小學四五年級的孩子。
媽媽,幫我把月亮拿下來好嗎?
晚飯後,媽媽帶著5歲的琪琪在小區附近的公園裏散步,突然琪琪指著掛在天空中圓圓的月亮對媽媽說:“媽媽,你看!月亮好漂亮啊,我要月亮,幫我把月亮拿下來,好嗎?”
解說
由於琪琪隻有3歲,父母當然沒必要向她說明宇宙的現象以及月亮光是太陽光反射的原因等,即使說了她也不會明白。所以父母回答孩子的問題時,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接受能力有選擇性地回答。
常見回應
“月亮太遠了,媽媽拿不到!”
這個回答在兩方麵都是錯誤的。一方麵,母親縱容了孩子的這種思維:認為是自己可以要月亮的;另一方麵,媽媽的能力不足,不能滿足自己的想法。
“你想要就要啊,也不看看月亮是什麼東西!”
持這種說法的父母,出發點其實是好的,但是其語氣卻又陷入了回答孩子的問題的幾個忌諱之中。
合理解答
“月亮是要給大家看的,不可以拿下來。”
雖然母親說明了事實,卻無法滿足孩子在情感上的要求。這種否定性的回答,很可能會使孩子不再喜愛月亮。這種回答方式不容易培養孩子喜愛美好事物的情操。
當我們看到黑暗中明亮而美麗、綻放著銀色光輝的月亮時的確會覺得想要把它摘下來。因此,在這時候,母親要顧及孩子的感性思維來回答。
“是呀!如果能夠把月亮拿下來,真是太好了。在黑夜中的月亮看起來真是漂亮,甚至不需要電燈呢!”
這種回答方式,對於孩子的願望能夠給予某種程度的滿足。對於一些年齡小的孩子是一種安慰。
“月亮在天空中,那麼幼兒園的小明和亮亮也能夠看到。花園中的花朵也會因為看到月亮而感到高興。還是把月亮留在天上吧,大家都會覺得高興。”
這種回答方式也不錯。讓孩子明白了好東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天空為什麼會有星星呢?
4歲的楠楠望著繁星點綴的美麗夜空問媽媽:“天上的星星真漂亮!是媽媽,天空為什麼會有星星呢?”
解說
孩子的眼睛是清澈的,他們常常會對一些大人們習以為常的現象發問。這個時候父母不應該用“這是常識”、“它就是這樣子的”之類的回答來敷衍孩子,而應該從孩子的心理人手,做出符合科學根據又對孩子的成長有益的答案。
常見回應
“非常聰明的人,死後都會變成星星。”
死了以後,都變成星星的說法,會讓人覺得很牽強。當然,也有必要先了解孩子的發問心態再來回答。
合理解答
“到了晚上,太陽公公去休息了,於是許許多多的星星就高掛在天空中,為我們照亮,這多美啊!”
如果孩子的想法是,星星那麼美麗,但是卻那麼遠拿不到而問“為什麼會有星星”時,這時可以如此回答,可以讓孩子了解到星星的獨特與美麗。因此,要對於孩子的心態作某種程度的接納,而後再給予回答。
天上的星星會不會掉下來呀?
5歲的康康和哥哥一起進行星座觀測的時候,問道:“天上的星星會不會掉下來呢?如果掉下來,會爆炸嗎?”
這時候哥哥告訴康康:“星星是浮在宇宙中的,有時候是會掉下來的。”
這時,母親也和康康說:“哎呀,媽媽懂的居然還沒有你哥哥多,你以後也要向哥哥學習,爭取超越哥哥啊。”
解說
首先父母要知道這並不是孩子的杞人憂天,隻是他們的小腦瓜並不能理解“星星掛在天空上怎麼不自己掉下來”這一簡單的道理。在他們看來,星星不是星球,而是跟玩具一樣的小生命。
常見回應
“等你長大以後,你就好好地研究星星,到時候你再告訴媽媽。”
就這樣地將孩子的問題敷衍過去並不太合適。這位媽媽還是有必要稍微思考一下再作回答,這樣會較恰當。向這個年齡的小孩說明萬有引力,可能他們並不了解。
合理解答
“星星們都在天空上,大家的感情非常好,所以手牽著手,這樣就不會掉下來。它們在上麵正微笑著看著我們,向我們問好,你看,星星們是不是很漂亮呢?”
如果孩子還不知道流星的存在,也不需要加以說明。但是,如果孩子知道,就可以告訴他們,有時候它們會放開手,這時,星星就會掉下來了,可是,馬上又會被其他星星捉住,甚至在掉落的過程中會燃燒掉,不會掉到地麵來,如此說明就可以了。
為什麼會打雷呢?
下雨的一天,一聲雷響從天而降,正在客廳玩耍的亮亮問道:“媽媽,為什麼會打雷呢?”
這時,母親回答:“那是因為天上的雷公在敲鼓,在天上開派對,所以不要害怕。”
“但是,為什麼會發光呢?”亮亮接著問。
“一定是他們在照相,就好像在晚上照相時,閃光燈會閃。因此你根本不必怕。”
類似問題
為什麼有閃電呢?
解說
孩子對於突發的自然現象向父母發問是很正常的事情,而父母最好是有備而來,一方麵自己補充一些有關這方麵的知識,另一方麵可以在家中準備一些講述自然科學的圖畫書,以備不時之需。
常見回應
“那是因為天上的雷公在敲鼓,在天上聚會,所以不要害怕。”
“一定是他們在照相,就好像在晚上照相時,閃光燈會閃。因此你根本不必怕。”
作為父母,安撫孩子、避免孩子因打雷、閃電而害怕的出發點是無可挑剔的,但這種回答未免有些誇張。為避免孩子將來在打雷下雨時身體受到傷害,父母應如實告訴孩子“有時候,雷公會帶著電,因為打雷的時候,會產生聲音和光,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不要害怕,但是要記得保護自己”。還要告訴孩子,打雷的時候,盡量不要外出。如果正好在戶外,也不要躲在大樹底下。這會更加恰當。
合理解答
“大朵的雲中有兩種電,這兩種電碰在一起,就會產生聲音和光。”
這種回答方法比較科學,可以針對五六歲的孩子進行回答。雖然這個年齡的孩子智力已經開始發展,但是要理解這種科學性的知識,似乎還不太容易。最好是陪孩子一起閱讀有關打雷的科學性書籍,會比較恰當。
為什麼天空會變成紅色的?
傍晚時分,5歲的軒軒和母親一起購物以後,在歸途中問道:“為什麼天空會變成紅色呢?”
解說
這一問題與“天上為什麼會打雷”等問題比較類似,可以采取相應的方法回答。
常見回應
“等你長大以後,老師會告訴你這到底是為什麼,到那時,你就會知道了,所以你要趕快長大哦!”
這位家長的表述方式並沒有什麼問題,隻是這類問題最好在孩子的家庭成長過程中就予以解決,這樣,他們會在日後的學校生活中更自信,也更成熟。
合理解答
“那是夕陽,太陽準備要睡覺了。太陽紅色的光芒,把天空的雲染成了紅色,就好像在和大家道晚安一樣。等到早上的時候,溫暖的陽光會從窗戶照射進來,道早安。不過,早上的陽光是非常耀眼的。”
為什麼傍晚的天空會是紅色的呢?這是中小學老師都難以回答的問題。對於三四歲的幼兒而言,這位母親的回答方式不就很好嗎?
“明天早上,太陽再道早安時,你和媽媽一起早起,我們來一起看吧!”
無法說明時,和孩子一起觀察實際的情景,這樣就很足夠了。這時候,孩子可能會說:“哦?真的嗎?從太陽道早安以後,就會逐漸地開始變紅了。”有時候,當天空有雲時,天空很可能就不會變紅。但是,父母如能陪同孩子一起觀賞,孩子就會非常滿足。即使孩子無法得到答案,也會有繼續發問的意願。
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呢?
5歲的靚靚聽到母親說“好漂亮的天空”時,問道:“媽媽,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呢?”
“無論你到哪裏,天空都是藍色!”媽媽有點不耐煩地說。
解說
這實在是難以回答的問題,想要回答好還真是令人頭痛。以上的答複,對孩子而言是不容易理解的。最好的方法是和孩子站在同一角度,以思考的方式來回答問題。
常見回應
“天空本來就是藍色的啊!
生活中父母認為想當然的事情,但是對一切都充滿好奇的孩子並不那麼認為,所以父母要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哪怕是已經被人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也不要除外。
合理解答
“是呀!為什麼天空是藍色的呢?大概是因為藍色是漂亮的顏色,所以天空是藍色的吧!”
“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顏色,天空的顏色就是藍色的。”
結合幼小孩子喜歡美好事隋的心理,媽媽這種漂亮顏色的回答也比較合適。
“你認為呢,寶寶?”
如果讓父母一下子對孩子講出“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這個道理,還真是有些困難,而且即使給孩子講科學道理,年幼的孩子也不一定能夠理解和明白。所以在孩子提問的時候,父母可以適當地用一些反問,一來解決了父母當時的窘迫,也可以聽聽孩子的想法,有利於開發孩子的想象力。但是反問也要針對孩子的問題和當時的情形,不可濫用反問。
“天空中存在許多水汽,天氣好的時候,天空是藍色的;天氣不好的時候,因為有水汽結成的雲,所以會變成白色或灰色。”
這位家長以5歲孩子能夠理解的範圍試著回答,效果就比較好。
天空為什麼會下雨呢?
今天又下了一場雨,坐在窗前望著窗外的婷婷問媽媽:“媽媽,你說天空為什麼會下雨呢?”
類似問題
天空為什麼會下雪呢?
天上會不會下冰雹呢?
解說
當孩子問“為什麼”時,最重要的是必須觀察孩子的處境,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因為孩子的接受方式不同,父母也應采取不同的回答方法,當然也必須要顧及他們情緒上的因素來作答。如果孩子問的是雨的形成原因,那就要進行科學性的說明。而且,最好是一邊觀察孩子的反應,一邊進行說明,如此一來,孩子才容易理解並接受。
常見回應
“地上一幹燥雨婆婆就給我們下雨了。”
“你沒看《西遊記》嗎?那上麵不講過怎麼下雨了嘛!”
這種有些神話色彩的回答是許多父母的選擇,但是也要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來使用。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由於理解力不夠,所以一些擬人化的語言加之一些具有神話色彩的回答對孩子的發展是有益的。
合理解答
“花、草、蔬菜都很喜歡下雨,因為雨的滋潤會讓它們茁壯成長。一旦不下雨,它們就會枯萎。”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而言,這種說明書方式較容易讓他們了解並接受。幼小的孩童都會以自身的立場來思考。對於眼睛看不到的東西,他們是難以理解的。所以當孩子發問的時候,母親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思考。
“由於海和河川的水受到日光的照射,加熱以後,變成水蒸氣飄到空中,就形成雲。當雲遇到冷空氣時,就會變成水滴落下來,這就是雨。這就像你在洗澡的時候,浴缸裏的水蒸氣會向上飄去。當它遇到冷的天花板時,就會變成一滴滴的水滴落下來。”
父母在對孩子說明雨的形成原因的同時,還可以附加說明雨的效用。
“下雨真是很討厭呀!不過,等到雨停了,就可以再到外麵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孩子正快活地在戶外遊玩,天空突然下起雨來,會讓他們覺得很喪氣。這時,孩子很可能會問道“為什麼會下雨呢”,因此,父母親在回答時,必須要接受孩子的這種情緒,並滿足孩子的意願。如此回答,孩子就已經非常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