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這個情景,成成頓時緊張得不知所措,他定了定神之後急忙拿起電話撥通了爸爸的手機。
因為搶救及時,奶奶脫離了危險,醫生說如果再晚送來一會兒,後果不堪設想。
類似問題
家裏著火了我該怎麼辦?
遇到突發事情我該怎麼辦?
解說
從電視上以及其他媒體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年幼的孩子創造奇跡的故事。他們之所以有如此出色的表現,無疑是父母以及社會給予其正確的安全以及自我保護教育的原因。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這樣的教育,相信我們的孩子會生活得更健康、更安全,而我們的社會也會更加充滿陽光和希望。
常見回應
“趕快找人幫忙啊!”
即使我們成人也不得不承認我們身邊的人是各式各樣非常複雜的。而對於孤獨無助的孩子來說,誰又能知道他們會向什麼樣的人求助呢。如果孩子求助的對象是值得信賴的警察、保安等,那我們還可以放心一些,但是如果是一些心懷不軌的人,那後果又是什麼樣子呢?
“趕快喊人來救你!”
“發生火災要趕快往外麵跑!”
對於家裏失火這樣的突發事件,讓孩子坐等別人的施救很可能會貽誤時機,而一味地告訴孩子往外跑,則可能會更加危險。父母最好是教孩子學會一些基本的自救常識,幫助孩子用正確的方法盡快脫離危險。
合理解答
“遇到突發事件,先不要慌,你可以找一些值得信賴的人幫忙,例如:警察叔叔、保安叔叔等。”
告訴孩子應對突發事件的方法:不要緊張,就近向一些可靠的人(如警察或保安)求助。如果需要醫院幫助的,可以打醫院的急救電話,平時父母還應教孩子記住自己父母的姓名、工作單位、電話號碼、家庭住址以及周圍明顯的建築,以便緊急時刻所用。
“媽媽給你寫張字條放在你的口袋裏,如果有事情的話,可以打字條上爸爸媽媽的電話。”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永遠都是他值得信賴的人,遇到緊急情況,可以用公用電話或者家裏的電話給爸爸媽媽打電話。
“媽媽教給你的這些發生火災時的自救常識你都記住了嗎?”
看到電視上或者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時,父母要及時抓住這些機會對孩子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此外在生活中要教會孩子正確地使用各種家電等,避免孩子由於好奇以及操作不當引起事故。
我為什麼不能自己去上學?
菲菲今年5歲了,已經開始上小學了。雖然家裏離學校很近,但是每次都是媽媽送菲菲來學校,一向自認為自理能力很強的菲菲有一些不滿,非常羨慕那些不用爸媽接送的高年級的哥哥姐姐。
一天,媽媽又準備送菲菲上學,菲菲卻磨磨蹭蹭就是不想走。
媽媽有些著急了,說:“菲菲,咱們該去上學了。送完你媽媽還要去上班呢。”
“媽媽,既然你還要上班,讓我自己去上學好嗎?我已經長大了,能夠自己去上學啦。”
媽媽終於明白原來菲菲是想自己去上學,但是麵對現在錯綜複雜的社會現狀,媽媽真是不知道該怎樣給菲菲解釋。
類似問題
為什麼我不能自己去姥姥家?
為什麼我不能單獨出去一會兒呢?
解說
孩子的本領和能力大都是經過後天學習而來的,當作為父母的我們看到自己的孩子麵對危險卻不知道如何應對時,是否會感到失職呢?
我們應培養孩子樹立強烈、有效並且科學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孩子自覺地遠離危險,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常見回應
“寶寶真是太厲害啦!都敢一個人去上學啦!”
有生活和自理、自立能力,是很多父母培養孩子的一個重要目標。但是,麵對各種不可預測的現實情況,建議除非孩子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以及足夠好的外部條件,父母盡量不要讓初中以前的孩子自己上下學。
“你現在太小了,不能自己去上學!”
“你還太小,不能一個人去姥姥家!”
有的父母處處以“你還小”為擋箭牌,限製孩子的各種行為。盡管父母可以為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是父母不可能為孩子做所有的事。教育孩子自我保護,正確規避風險,才是最根本的。
“媽媽不是告訴過你社會上有很多壞人嗎?自己去上學多危險啊!”
恐嚇教育永遠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作為父母應心平氣和地給孩子講解不讓孩子自己去上學的原因,過分強調孩子獨自去上學的危險性,隻會增加孩子對這類行為的恐懼,致使孩子缺乏行為能力以及應對這類事件的勇氣。
合理解答
“雖然你現在已經長大了,但是你還分不出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壞人,等你能分出好人和壞人的時候,再自己去上學了,好嗎?”
告訴孩子禁止其一些行為的原因,並告訴孩子一些安全知識和常識,確保安全。
“寶寶,為了保證你的安全,你要記住媽媽教你的這些,知道嗎?”
對於安全這個問題以及相關的常識,父母要從小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例如:告訴孩子不要單獨待在僻靜的地方以及偏遠的公園,晚上盡量不要單獨出去,不要獨自通過昏暗的地下通道,不要隨便出入電子遊戲廳、歌舞廳、台球廳等場所,不要隨便吃陌生人給的食物以及飲料,不要隨便給陌生人開門,不要搭乘陌生人的便車等,培養孩子防範以及自我保護意識。
專家點評
對孩子的安全與自我保護教育,是家長、學校以及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保護意識,沉著應對突發事件,合理規避風險,從而盡量減少傷害。作為家長,理所當然地對孩子的安全以及自我保護教育負有更大的責任,更應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
第二節 交通安全
為什麼車要靠右邊行駛?
周末的街頭車輛來往川流不息,媽媽和小雨站在路邊準備過馬路。媽媽拉緊小雨的小手,還不忘教育小雨過馬路要先觀察左邊有沒有車,到馬路中間再看右邊的車輛。小雨百思不得其解,問媽媽:“為什麼要先看左邊的車輛再看右邊的車呢?”
媽媽回答:“因為車輛是靠右行駛的啊。”
“那為什麼汽車要靠右行駛呢?”小雨撓撓頭,還是不太明白。
解說
孩子剛接觸社會,難免對一些大人習以為常的規定表現出不理解。父母應該成為孩子融入社會的領路人,正確合理地引導孩子,以孩子能夠理解的簡單言語將最基本的規則教給他們。
常見回應
“車輛靠右行駛是規定,你隻要記住就行了。”
這種問題在成人看來是一種常識,所以一般也不會有人特意去思考。當孩子問到這類問題時,大人往往隻知道答案,卻不知道如何解釋,為了掩飾這種尷尬,大人往往借助更高的權威來敷衍孩子,但是這並不能解決孩子心中的疑問。
合理解答
“你看,車輛都靠右行駛,就能夠順暢通行,不是顯得很有秩序嗎?”
“如果這輛車靠右行駛,而對麵來的車靠左行駛,兩輛車不就撞到一起了嗎。這樣多危險啊!”
7~8歲的孩子已經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判斷出什麼是守秩序的,什麼是混亂的。而且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懂得聯想,父母要從旁稍一點撥,孩子就能理解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這也是孩子初步接觸社會必須要學習的一部分。
過馬路為什麼要走斑馬線呢?
中午放學回家的路上,爸爸和明明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明明看到奶奶在馬路對麵向他招手,明明很高興地準備跑過馬路,卻被爸爸嚴厲地製止了。
爸爸告誡明明過馬路一定要走斑馬線。
明明卻有些搞不明白。
解說
交通安全意識對孩子的交通安全很重要,因為大多情況下孩子是在家長的帶領或囑咐下出行的。提高家長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使家長應知道叮囑孩子哪些安全事項,使孩子出行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