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輯 平安生活每一天
●第一節 日常安全
●第二節 交通安全
“安全”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逐步提高孩子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防範在先、警惕在前;必須要樹立高度的安全意識,人人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
據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中小學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自殺等死亡的,平均每天就有四十多人,也就是說每天將有一個班的學生在“消失”。
隨著經濟的發展,私家車也走進了普通老百姓的家,馬路上車流量劇增,交通事故時有發生,小朋友們的日常出行多了很多不確定的危險因素。因此,如何提高交通安全的防範意識,是學校、家長和許多小朋友們迫切需要了解、注意的問題——注意交通安全,平安快樂地生活每一天。
第一節 日常安全
下班回家的媽媽打開家門後,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狼藉,而自己剛4歲的寶貝兒子強強則一動不動地躺在地板上。
媽媽急忙去抱強強,不住地搖晃強強的身體,哭著呼喚自己的寶貝:“寶寶,是媽媽,你快醒醒啊!”
在媽媽的搖晃下,隻見強強慢慢睜開了眼睛,看到媽媽後,放聲大哭起來,“媽媽,你終於回來了!嗚嗚……”
媽媽緊緊抱著強強,淚水也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兒子,快告訴媽媽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下午我在家看電視的時候,突然門鈴響了,我還以為是爸爸媽媽回來了,就急忙去開門,結果門口站著一個陌生的叔叔,他說是爸爸的同事,是爸爸讓他回來拿東西,還給我帶來了一些禮物,所以我就讓他進來啦。他給了我一杯飲料,我喝了之後就什麼也不知道啦!”
為什麼會有小偷呢?
5歲的偉偉在和媽媽一起看電視時,看到了電視中小偷偷東西並和人打鬥的情景,非常害怕,於是問道:“媽媽,為什麼會有小偷?”
“因為有一些人在小時候,沒有鍛煉耐性。長大後,沒錢花的時候卻又想要花錢,於是就去偷了。”
“小偷真是個大壞蛋,偷了別人的東西,別人多著急啊!”
“是呀!所以你不要變成那種人,再怎麼也要學習忍耐。”媽媽說。
類似問題
那些人為什麼總是偷別人東西呢?
為什麼會有壞人呢?
解說
有時候,孩子在電視裏或者大街上看到一些可怕的場麵時,就會感到不安,甚至產生恐懼。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恐懼或者疑問時,不要置之不理,要根據當時的情景,合理地給予孩子教導,解除孩子心中的不安,使之更好地保護自己。
常見回應
“因為有一些人在小時候,沒有鍛煉耐性。長大後,沒錢花的時候卻又想要花錢,於是就去偷了。”
當然,這樣回答並不是不好,但是像小偷那種人,即使有時候有錢他還是會去偷的。
“媽媽怎麼知道那些人為什麼要去偷別人的東西啊!”
無可否認的是父母也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但是父母不能因此就打擊孩子發問的積極性,使孩子對提問產生恐懼。
合理解答
“那種人好吃懶做、心腸很壞,而且非常自私,所有人都不希望有那樣的人存在。”
父母應從小嚴格教育孩子,告誡、監督孩子不要養成“偷雞摸狗”的壞習慣,多給孩子講解一些社會敗類對人類的危害以及人們對他們的憎惡,最後,告訴孩子看見小偷正確的處理方法,避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傷害。看見小偷偷東西我該怎麼辦?
4歲的天天正在和爸爸媽媽一起看電視,電視中播報的故事深深吸引著天天。
在一個小朋友放學後坐公共汽車回家的車上,發現一個正在偷別人東西的小偷,小朋友大聲喊:“抓小俞!”但並沒有人反應,後來不幸遭到小偷報複,美麗的臉龐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刀痕。
看完後媽媽惋惜道:“真是可憐啊!多漂亮的一個孩子臉上卻被可惡的小偷劃上了一道刀痕!”
“是啊!主要是孩子看到小偷後采取的方法不太得當,才導致這麼可怕的後果。”爸爸也感歎道。
天天非常同情那個小朋友,同時也有一些恐懼,怯生生地問:“真是可怕!那看見小偷偷東西應該怎麼辦呢?”
類似問題
看見不好的事情我該怎麼辦呢?
看見壞人做壞事我該怎麼辦?
解說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從電視或者各種媒體上看到或者遇到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和緊急情況。平時的生活中,如果父母沒有教孩子一些正確的應對方法,就像上述事例一樣,當孩子麵臨突發事件以及危險時,就很可能會因為采用的方法不當而受到傷害,更嚴重者會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而事實上,作為父母的我們,在麵對孩子的這些問題時,也會陷入兩難的境地:與壞人作鬥爭,自己就可能會受到傷害;對壞人不管不問,自己又會受到良心的譴責。而對孩子的正確的教育方法是:在幫助孩子樹立正確、健康的人生觀的同時,要孩子記住“安全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說父母既不應該教育孩子對任何事情都自私冷漠,又不能不負責任地盲目鼓勵孩子鋌而走險。父母應教育孩子在麵對不良社會現象以及突發事件時,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學會一些基本的語言和技巧,使孩子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使用比較巧妙的方法製止壞人的行為從而幫助別人。
常見回應
“看到壞人做壞事,你要勇敢地與壞人作鬥爭啊!”
“看見壞人,你要大聲地喊叫!”
孩子本身就是受保護的對象,他們缺乏在緊急情況下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防範的意識,如果直接讓他們見義勇為與壞人作鬥爭的話,他們會比較容易受到傷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要記住:生命是無價的!不要因為自己的教育不當而使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生命受到威脅。
“你這麼一個小孩子,不要管那麼多閑事!”
“隻要我們自己不做壞人就行了,其他的事情我們不要管!”
父母擔心孩子受到傷害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父母這樣的教育下,隻會培養出自私、冷漠,沒有同情心、沒有奉獻精神的孩子;而我們的社會也會隨之變得冷酷、缺乏愛心和溫暖。試想,如果有一天罪犯是針對我們自己的,那我們怎麼辦呢?
合理解答
“電視上的小朋友由於揭露了小偷的可恥行徑而被小偷劃破了漂亮的臉龐,孩子,你想一想在當時那個情景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提醒大家有小偷呢?”
“如果小朋友及時將小偷偷東西這個事情告訴售票員或者司機叔叔,讓大人來對付小偷,這樣是不是就更容易製服小偷了?”
與孩子一起討論對付小偷以及一些壞人、壞事的方法和技巧,使孩子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正確應對一些突發事件。
“孩子,還記得媽媽以前給你講的警察叔叔是幹什麼的嗎?對,他們就是專門抓小偷和壞人的,所以呢,看見了壞人做壞事你可以告訴警察叔叔啊。你現在還小,還對付不了壞人,但是你可以告訴大人,讓大人來對付那些壞蛋,好嗎?”
告訴孩子麵對不良現象以及突發事情,可以采用更好地應對方法,父母應教育孩子回避直接麵對危險的情況。與此同時,父母還要教育孩子不能躲避責任,要用更聰明、更適當的方法來幫助別人、戰勝壞人。
家裏出事了我該怎麼辦?
奶奶這幾天生病了,不能下床。而碰巧今天爸爸媽媽都有緊急的事情要外出,於是照看奶奶的任務就暫時落到了5歲的成成身上。
爸爸媽媽一再叮囑成成有事情要打電話,盡管奶奶和成成都說不會有事的,讓他們放心地去吧,但爸爸媽媽還是非常不放心。
剛開始的時候,奶奶躺在床上休息,成成因為怕吵著奶奶,所以在奶奶的隔壁玩兒玩具,一切安然無恙。又過了一會兒,正在玩兒遊戲的成成突然聽到“撲騰”一聲還有玻璃摔碎的聲音,成成急忙跑到奶奶的臥室,隻見奶奶躺在地上一動不動,而奶奶的旁邊是一隻摔碎的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