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風雲變幻,決策呈現新特點(1 / 1)

在環境、目標等經營因素變化時,經營者要用不同的方案適應不同的變化。在眾多的方案中選擇相適應的方案就是決策。在決策時必須做出權衡,慎思和判斷就成為決策的基礎。決策從來不是簡單易行的,特別是在今天這個迅速變化的時代,環境的複雜化和不確定性因素的增多,使經營者麵臨嚴峻的挑戰。經營者必須了解決策的影響因素,明確決策程序、抓住關鍵問題,利用集體智慧、掌握科學方法,提高自己有效決策的能力。

現代決策的環境與傳統決策的環境大不一樣,現代社會經濟和科技活動的飛速發展,企業決策目標的多元化,以及對決策質量的高標準,使現代決策具有了鮮明的新特點。

1.決策活動的頻率加快

在生產力、交通和通信不發達的情況下,人類的活動節奏緩慢,對決策速度的要求較低,決策者可以從容準備對策。而在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的今天,對決策活動在時間上的要求很高。例如科學技術發明轉化為產品的周期縮短。計算機從20世紀50年代起,短短30年已經更換了四代,相應的決策活動自然就日趨加速,因而,過去的低效率方式被各種決策技術和自動係統所取代。20世紀60年代以來,電子數據處理(EP)、管理信息係統(MIS)、決策支持係統(SS)等輔助決策的現代工具相繼開發和應用。

2.決策活動包含的信息量猛增

傳統決策一般憑借決策者的經驗和個人意誌,沒有依據大量信息的需要與可能。現代決策要求在準確、及時和充分的信息基礎上籌劃未來,現代社會活動的因素錯綜複雜,信息數量急劇增加帶來了決策者的沉重負荷,人類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因而,“迫使這些上層人士允許更多人參與其事——協助分擔決策負荷。這便是為什麼有關共享管理的呼聲越來越高漲的原因。這絕非出於利他主義,而是因為舊決策體係運轉失靈的緣故。”這是當今世界上個人專斷決策方式走向消亡,群體決策嶄露頭角的一個根本背景。

3.決策係統的規模空前擴大

與傳統決策大多處理簡單係統不同,現代決策的對象往往是高度複雜的巨大係統。它們的要素數目極大,一個現代城市係統的複雜程度大約是收音機的百萬倍、電視機的十萬倍、汽車的一萬倍、噴氣式飛機的一千倍、宇宙火箭的一百倍、宇宙飛船的十倍。規模大了,運動慣性也大了,靈活性就差了。一個決策付諸實施以後,即使出現新情況或發現失誤,要調整也會有一個時滯,因而難以有效控製決策的後果,甚至要經過長時間才能顯示以前的某項決策的後果。這樣,反饋雖然仍是經常使用的決策控製,但模擬和有控製的實驗等前饋手段和預測比過去重要,所費代價一般較小。

經營者選擇決策必須具有技術性,使決策在量和質上都適應變化了的環境,從而使決策真正科學、經濟、有效。在決策過程中,對未來行動作出決定時要注意三個方麵。

其一,決策要有明確的目標。要解決的問題必須非常明確,不能含糊不清,模棱兩可;要確定目標的具體評價標準。其二,決策要有若幹個可行方案。這裏所說的“若幹”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所謂“可行”,是指能達到預期目標,方案能在現實條件下實施。

其三,決策要能夠對比選優。即各方案要有可比性的成組對應指標。

——摘自美國《斯隆管理評論》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