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2008年,美國權威雜誌《福布斯》推出了2008年度全球富豪排行榜,巴菲特以620億美元位列榜首。然而,巴菲特成為世界首富的途徑與那些石油大王、房地產大亨、船王以及強盜式的富商截然不同。他以100美元起家,僅僅通過投資股票和企業並購成為富豪榜首的第一人。

毫無疑問,在投資企業和股票方麵,無人能出其右。

在美國人乃至全世界所有人眼中,巴菲特就是活財神。他的旗艦上市公司——伯克希爾公司取得的成就更是獨一無二。40多年來該公司一直保持著平穩的收益,平均每年都保持近23.5%的增長,而在戰後美國,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大約為10%。安迪·基爾帕特裏克曾經這樣說:“如果你在1956年把1萬美元交給巴菲特,它今天(2003年)就變成了大約2.7億美元,而且這還是稅後收入。”巴菲特的這些驕人業績令那些自認為自己在投資方麵造詣頗深的華爾街人望塵莫及。

投資領域是一個複雜多變的係統,作為大師的巴菲特和其他人最明顯的不同之處就是,他不光通曉規則,而且深諳規則背後隱藏的道理。

他喜歡用基本的生活常識、基本的恐懼感與人性的分析來指導在投資領域的活動。他認為投資成功的秘訣是尋找那些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礙,而不是去擁有什麼能飛越七英尺的能力。巴菲特以其超人的智慧,區分出市場中永恒的法則與多變的因素,使投資成為一種理性光輝下的行為。可以說,在投資領域,還沒有哪個人能夠贏得比巴菲特更多的尊敬。在投資界人們稱巴菲特為“股神”,並形成了奇特的“巴菲特現象”。

從2000年起,為了資助窮困者和無家可歸者,巴菲特向全球推出了“午餐約會”計劃。對一位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零距離接觸巴菲特的最好時機。為了抓住一次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投資者們互相競價,讓“午餐約會”計劃成了一個拍賣品。2003年,“午餐約會”計劃被拍到25.01萬美元,2005年達到35.11萬美元,現在這個計劃則高達168萬美元。

當然,巴菲特不會給每一位投資者這樣的機會。惟一的有效途徑是購買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成為該公司的股東,然後參加股東大會。據說,伯克希爾公司每年的股東大會都吸引了很多人,目的就是聆聽巴菲特的隻言片語,畢竟投資大師的話總是醍醐灌頂。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花費得起這樣的巨款和巴菲特共進午餐以及購買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每股約10萬美元,是世界上最貴的股票),也不是每一個人都不受時空的限製,與巴菲特零距離的接觸。更多的“巴菲特迷”們隻能通過現代傳媒工具,了解巴菲特投資心得的點點滴滴。

令人遺憾的是,巴菲特自己沒有著書立說。盡管在世界各地有很多人都在研究巴菲特,並編著成書,但這是不是巴菲特真正的思維呢?令人懷疑。正如比爾·蓋茨所說,僅僅背下巴菲特的格言是不夠的,還必須從他的思維方式中進行深層次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