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第一條準則是永遠不要虧損;第二條準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現在這句話已經被華爾街人稱為經典的“一號投資法則”。他們認為不能做到這一點的人連踏上華爾街土地的資格也沒有。
一號投資法則:拒絕損失,保存實力
投資的第一條準則是永遠不要虧損;第二條準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
——巴菲特
從1965年到2006年,雖然在股票市場上出現了三個熊市,並遭遇了三次全美經濟危機,但巴菲特的合夥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年收益卻始終保持在23.5%以上。這麼輝煌的業績被人稱為奇跡。在人們向巴菲特請教成功秘訣時,巴菲特道出了其中的緣由,他說:“投資的第一條準則是永遠不要虧損;第二條準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
也就是說,投資首先要保存實力,不能出現大虧損。現在這句話已經被華爾街人稱為經典的“一號投資法則”。他們認為不能做到這一點的人連踏上華爾街土地的資格也沒有。
巴菲特很清楚這樣一個算術公式:如果你投資1美元,賠了50美分,那麼你手上就隻剩下一半的本金,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你才能回到起點。事實也是這樣。在投資中,如果你損失了20%的本金,那麼你必須要賺回25%,才剛好回本。如果你損失了50%的本金,那麼你就必須賺回100%,才能回本。你連本錢都保不住,還談什麼掙錢呢?這是最基本的道理。作為投資大師的巴菲特非常清楚這個道理,相信其他投資人對這點也不陌生。所以,投資者在投資生涯中一定要做到永遠不要損失。事實上,永不虧損是很難做到的,但作為投資者來說,這是最高的也是最安全的境界。
投資界的另一位大師——喬治·索羅斯也非常讚同巴菲特的這個觀點,他說:“先生存,再賺錢!”在市場中,生存是指保住資本。也就是說,獲利的前提是:拒絕損失,保存實力。
可是,大部分投資者卻將這個次序顛倒了,人們隻看到猶如鏡花水月的收益,尚未到手的巨大利潤,卻忽視了安全的基礎。就像一個人隻看到萬丈深穀的對麵長滿了香甜的果子,卻沒有注意腳下的獨木橋是否結實。所以,追求收益一定要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不然那些建立在沙灘上的漂亮別墅很快就會被潮水卷走了。
不把“拒絕損失,保存實力”設為第一目標的投資者會有什麼下場呢?那就是,在他的投資中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這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讓他所有的財富能瞬間化為烏有。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在投資界,一次大虧毀掉前麵99次的利潤,是屢見不鮮的。
誰都明白,股市是個高風險之地,充滿了不確定因素,誰都不敢也不能保證自己對每一隻股票的投資都是盈利的,換句話說,在投資中出現損失是在所難免的。那麼,一旦出現賠錢的跡象該怎麼辦呢?那就是,立即執行巴菲特的一號投資法則:拒絕損失,保存實力,實施止損措施。
當然,我們也不能曲解了巴菲特的意思,將“拒絕損失,保存實力,實施止損措施”作為第一原則並不是意味著不投資,因為利潤和損失是相關的,永不冒險也決定了你永遠不會賺錢。巴菲特說:“事實上,隻要你對自己持有股票的公司感覺良好,你應該對價格下挫感到高興,因為這是一種能使你的股票獲利的方式。”
止損,在英文中表述為stoploss,意思是控製損失。很多投資者都不願意看到這兩個字,但要想在投資中獲利就必須控製損失。因為在股市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群人,他們既精通技術分析,也曾在多次的投資活動中取得赫赫戰果,但結果卻是窮困不堪,原因就在於他們過度自信,沒有及時止損,結果一次失手造成重大損失,從此一蹶不振。
在止損方麵,世界上出色的投資者都會遵循一個有用且簡單的交易法則——鱷魚法則。為什麼這條法則叫“鱷魚法則”呢?因為這條法則源自於鱷魚的吞噬方式:在自然界,鱷魚的吞噬非常特別,獵物被鱷魚咬住後,越使勁掙紮,鱷魚的收獲愈多。假如你在外麵旅遊時,不小心被鱷魚咬住了一條腿,此時鱷魚不會馬上使盡全身的力氣把你的腿咬下來吃掉,而是等待著你的掙紮。如果你試圖想用你的手臂掰開鱷魚強有力的上下顎,拔出你的腿,那麼,鱷魚就會趁機咬住你的腿與手臂。你愈掙紮,就陷得越深。所以,當你的運氣相當差,不幸被鱷魚咬住後,你務必要記住:你唯一生存的機會便是犧牲那條腿。把這個法則用到股市上就是:當你知道自己犯錯誤時,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立即了結出場,不可找其他借口、心存僥幸、強調理由或采取其他任何行動。也就是當你所持的股票出現虧損時,而你對自己持有股票的公司又沒有信心,那麼你就要實施止損措施,保存實力。
然而,很多投資者還是犯這樣的錯誤:滿腦子都是買進某隻股票後賺錢出局,很少主動在適當的虧損位置止損平倉走人。他們認定股市能讓他們快速致富,把風險拋在腦後。這樣就會出現這樣一種局麵:在出現損失後,投資者仍然心存僥幸,總希望不久就會強勁反彈,止損位置一改再改。更可怕的是,有些投資者為了挽回損失,在出現損失後還逆勢加倉,企圖孤注一擲。當反彈遲遲沒有出現時,他們的內心則更不願意虧本賣出。於是,日複一日地在期待反彈中等待。結果,本來隻要止損就能降低虧損,而由於自己的非理性行為,導致自己的本金越虧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