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一半
投資藝術其實就是對時機把握的藝術,選擇了錯誤的時機,注定是失敗的投資,而抓住好的時機,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投資時機:好的時機等於成功的一半
投資要想取得較好的成績,就必須等待投資的最佳機會。
——巴菲特
選擇好的投資時機,並抓住它,你就等於成功了一半。這也是巴菲特最重要的投資技巧之一。研究巴菲特投資策略的人都知道,他之所以能夠以100美元起家,成為世界首富,多半要歸功於他把握投資機會的能力。
在投資界,除了巴菲特,幾乎沒有哪位投資者有耐心去等待絕佳的機會出現而不去輕率的采取行動,這是巴菲特的不同之處,也是股市上賠錢的人比賺錢的人多的原因之一。
作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投資大師,巴菲特對投資時機的把握能力是無可厚非的。巴菲特成功投資中石油(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簡稱)的戰役就是這方麵的經典之戰。
2003年4月,巴菲特以約每股1.6至1.7港元的價格大舉介入中石油H股23.4億股,這是他所購買的第一隻中國股票,也是現有公開資料所能查到的巴菲特購買的唯一一隻中國股票。4年來,巴菲特在中石油的賬麵盈利就超過7倍,這還不包括每年的分紅派息。
巴菲特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次成功,主要原因是他對中石油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做了詳盡的分析,並選對了絕佳的投資時機。
第一,當時正值中國股市低迷徘徊的時期,中石油的股價很低,作為中國的國有企業,上升空間很大,低價買入是最好的投資時機。
第二,巴菲特對中石油長期投資有信心,符合他的投資準則。據巴菲特自己透露,在進軍中石油之前就已經有了周密的部署和詳盡的考察,其中包括和中石油有關人員接觸及研讀中石油的財務報告。
中石油是中國最大的油氣生產商,是一家集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油品銷售、油氣儲運、石油貿易、工程技術服務和石油裝備製造於一體的綜合性能源公司,其中天然氣與管道業務為集團重點發展的業務,並預期成為集團未來盈利增長的動力,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5位。中石油主要控股錦州石化、吉林化工、三星石化等多家中國A股和H股公司。
近年來,中國石油在拓展海外業務上獲得了長足發展。從1998年至2003年,海外原油作業產量增加了6倍多,權益產量增加了5倍多。
中石油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對於習慣價值投資的巴菲特來說,自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第三,成長型投資家菲利浦·費雪極大的影響了巴菲特的投資策略。
通過費雪,巴菲特認識到了投資時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看待和選擇投資時機。對費雪“選擇好的時機,買入正確的股票,並長期持有,它們就會創造可觀的利潤”的觀點非常讚同。
2003年以來,全球經濟的發展受到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美國和伊拉克之間的戰爭剛結束,亞洲地區又爆發了“非典”。許多投資者對市場都猶疑不定,巴菲特抓住這個時機,實現了增持中石油的戰略意圖。表麵上看,這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卻充分展示了巴菲特把握投資時機的能力。
另外,在巴菲特眼裏,亞洲是全球經濟最活躍的地區,而中國又是亞洲經濟的助推器。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石化、電力等行業是最大的受益者。從這點看,隻要投資這些基礎設施部門就能從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趨勢中獲得理想的收入。
正是抓住了這樣的時機,所以巴菲特成功了。他認為,許多投資者的成績都不是很理想,是因為他們像打棒球一樣,常常在球路位置不好的時候揮棒。也許每位投資者都能分辨出好球,可實際就是忍不住亂揮棒,才是造成成績差的主要原因。巴菲特說:“投資要想取得較好的成績,就必須等待投資的最佳機會。”“投資藝術其實就是對時機把握的藝術,選擇了錯誤的時機,注定是失敗的投資,而抓住好的時機,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危機企業:大公司出現危機時,是投資
的最好時機
當一些大企業暫時出現危機或股市下跌,出現有利可圖的交易價格時,應該毫不猶豫的買進它們的股票。
——巴菲特
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中,他有時會買下一家前景似乎黯淡無光的企業。如1963年末,巴菲特在美國運通公司發生色拉油醜聞事件後,出資3億美元,購入其1200萬股普通股份;20世紀70年代,他以47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然而當時該公司因發生重大虧損而麵臨破產;20世紀90年代初期,巴菲特又在威爾斯法哥銀行的房地產借貸業務幾乎拖垮了整個公司的情況下,買下了它。盡管很多投資者對巴菲特的上述種種投資行為一直大惑不解,但一點兒也不影響這位投資大師在投資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