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股票就是投資企業,你決定要買哪隻股票,持有多長時間,要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去分析它的企業,把自己當做企業分析家,而不是股票分析師。
企業分析:把自己當做企業分析家
不做研究就投資跟不看牌就玩紙牌遊戲一樣危險。
——巴菲特
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中,他曾經買入過數十隻股票,但其中隻有少數股票持有時間較短,大部分持有期限都長達數年甚至幾十年,如可口可樂、富國銀行、《華盛頓郵報》、吉列等企業的股票,自買入後就一直持有。在股票市場上,大部分人都采用股價上漲或下跌的幅度作為判斷持有或賣出股票的標準,但巴菲特卻並非如此。巴菲特認為買股票就是投資企業,你決定要買哪隻股票,持有多長時間,要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去分析它的企業,把自己當做企業分析家,而不是股票分析師。巴菲特說:“不做研究就投資跟不看牌就玩紙牌遊戲一樣危險。”“當我投資購買股票的時候,我把自己當做企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分析家、證券分析家或者宏觀經濟學家。”聰明的投資者在評估一項潛在交易,或是買進股票時,都會先從企業經營者的角度出發,來衡量企業的價值,進而確定股票的價值。巴菲特是怎樣分析一家企業的呢?我們以可口可樂公司來說明。
可口可樂公司是巴菲特最成功的投資,為他成為世界首富做出了重要貢獻。巴菲特在1988年分批買入可口可樂公司股票2335萬股,投資10.23億美元。1994年繼續增持,總投資達到12.99億美元。2003年底巴菲特持有可口可樂的股票市值為101.50億美元,15年間增長了681%。僅僅在可口可樂一隻股票上的投資,就為巴菲特賺取了88.5l億美元。巴菲特之所以敢在可口可樂上下這麼大的“賭注”,原因就是他把可口可樂公司分析得太透徹了。
一、可口可樂公司是傳統穩定的產業,長期發展前景看好可口可樂是世界上最大的軟飲料生產和經銷商。產品於1886年第一次在美國銷售,現已銷往世界上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巴菲特與可口可樂的關係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他5歲時第一次喝可口可樂。不久,他開始從他祖父的雜貨店裏以六瓶二十五分的價錢取走可樂,再以每瓶5美分的價格賣給鄰居們。往後的五十年裏,巴菲特承認,他一直在觀察可口可樂公司的成長,但卻一直沒有買進過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直到1988年夏天,巴菲特才開始購買他的第一個可口可樂股份。
1989年巴菲特公開宣布他已持有可口可樂公司6.3%的股份後不久。
亞特蘭大《機構》雜誌的記者瑪莉莎·特納采訪巴菲特,她問巴菲特一個時常被問到的問題:為什麼不早一點購買可口可樂的股票?巴菲特談了他最終決策時的想法。
巴菲特表示:“讓我們想象你要離開十年,而此時你想做一筆投資,你知道的就是你目前了解的一切,但當你不在的時候不能改變這一切,你會怎麼想?”當然企業必須要簡單容易理解,在過去幾年中表現出許多企業的平穩性,並且其長期業績的展望要令人滿意。巴菲特解釋:“如果我對所有的事都胸有成竹,例如,市場會不斷地擴大,公司領導不會更換,公司將有可喜的成長。但是我就是不知道有關可口可樂公司的一切。我必須確信當我回來時,這家公司會比現在做得更多更好。”
但是為什麼在這個特別的時候買進呢?巴菲特解釋說,可口可樂公司的特性已存在了幾十年。真正引起他注意的是,可口可樂於80年代在羅伯特·格伊祖塔和唐納德·考夫的領導下所做的一些改變。
上世紀70年代是可口可樂不景氣的時期。那十年中發生了許多不幸的事情,例如與裝瓶工廠的糾紛,受到“移民工人待遇不公正”的指控,還有環保人士抗議公司使用無法回收的容器,增加了國家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而聯邦貿易委員會認為公司的獨家經銷特許權係統,違反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所以控告公司。公司的國際市場也不景氣。因在公司授予以色列獨家代理特許權,導致阿拉伯國家聯合抵製可口可樂公司的產品,使數年的中東市場投資毀於一旦。日本是可口可樂公司盈餘增加最快速的地區,如今卻是公司常出紕漏的地方,其中一個事件是容量為26盎司的可口可樂在貨架上發生爆炸。此外,日本消費者憤怒指責公司在芬達葡萄汽水中添加了人造焦油作為色素。當公司生產出用真正的葡萄皮作色素的飲料時,卻又因發酵而倒進了東京灣。
上世紀70年代,可口可樂像是一家四分五裂且毫無效率的公司,搖搖欲墜。保羅·奧斯汀於1962年擔任公司總經理,至1971年被任命為公司董事長,盡管出了許多問題,公司的盈餘仍舊達到幾百萬,但是奧斯汀沒有繼續在飲料業投資,而是把錢用於多元化經營,以及一些無足輕重的農場。奧斯汀也購買葡萄酒釀造廠,但是股東強烈反對這個投資,股東們認為,可口可樂公司生產的是非酒精飲料,不應該與酒精發生聯係。此外奧斯汀不顧一切,投下史無前例的大筆金錢在廣告活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