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定什麼東西是對,什麼東西是錯的時候,我必須依靠自己的獨立思考去做出判斷。我認為,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依靠自己的獨立思考去做判斷,那麼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即使我們的思考各不相同,做出的判斷也不一定一致。”
為了獨立思考,巴菲特離開了華爾街,住在位於美國中部的內布拉斯加州的一個不大的城市奧馬哈。巴菲特說:“我在華爾街工作了兩年多的時間,在東西海岸我都有最好的朋友,能見到他們讓人開心。而且每當我去找他們的時候,總能得到一些好的想法。但是我認為最合適的能對投資進行深思熟慮的辦法,就是找一間沒有任何人的屋子,坐在那裏安靜地想。如果這都不能讓你靜心思索的話,那就沒什麼可以了,這是最好的環境。而華爾街的缺點就是,無論任何的一種市場環境,華爾街的情況都太極端了,在那裏你將被過度地刺激,逼著你每天好像都要做點什麼才能度過這一天。”
“打個比方,像錢德勒家族以2000塊錢買下了可口可樂公司,除此之外就不需要做任何的事情了。事情的關鍵是無為而治,即使在1919年也不要賣掉,可惜這一年他賣掉了可口可樂公司。所以我建議你要找尋的出路就是想一個好辦法,然後盡可能地堅持,一直到夢想變成現實。在那種每隔幾分鍾就互相叫一次價、甚至人們都跑到你的鼻子底下報價的環境裏,你想要做到堅持初衷是極為困難的。我認為華爾街自然有它的作用,但華爾街靠的是不斷的買進賣出來賺取利潤,而你靠的並不是這種波段投機行為。在這間屋子裏,人們每天互相交易所擁有的股票,直到最後大家一起破產,隻有經紀公司從中肥了自己的腰包。如果你采取相反的辦法,像一般的企業那樣,50年都不要動,到最後你肯定大賺特賺,而你的股票經紀人則就要破產了。這是兩種不同的思路,受益者是不同的群體,你當然要站在自己這一邊。”
“這種情況很像一個醫生,他經常要依靠於變更使用藥品的頻率來賺錢,不是嗎?如果一種用藥就能藥到病除,那他隻能開一次藥方,做一次交易,從此就賺不到錢了。但是,如果你接受了他每天更新處方可以更健康的建議,他就會燒光你的錢,錢都進了他的腰包,而你不但得不到健康,情況反而更糟。你要做的,就是要離開這些總是催促你匆忙作出決定的環境,離得越遠越好。就像我前麵說的,華爾街當然有它的功效,但它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我在回奧馬哈之前,每半年就有一個長長的單子列出很多的事情去做,有非常多的公司去考察。我會讓這些事情對得起旅行花的錢,然後我就離開華爾街,回到奧馬哈,獨立思考。
那才是事情的關鍵部分。”
簡單與複雜: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如果高等數學是必須的,我就得回去送報紙了,我從來沒發現在投資中高等數學有什麼作用。
——巴菲特
很多人都困惑,股市中,那麼多數學家、經濟學家或財務專家,他們的成績為什麼遠遠不及巴菲特呢?我們認為,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巴菲特喜歡做簡單的事情,而他們卻認為把事情複雜化才能顯示出水平。
隨便走入一家書店,隨便翻開一本關於金融投資的教科書,你都會發現大量的非常高深的數學模型和公式,這些模型和公式被大多數基金管理人看著投資管理的法寶。然而事實是,這些深奧難懂的複雜模型讓你頓生敬佩之心,但按照這些數學模型來管理基金的人的業績卻是平平淡淡。
事情就是這般奇妙,很多人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把生活中的誤區帶到投資中,大多數投資者願意學習複雜的技術指標和走勢圖表分析來進行投資,卻不願根據常識來理性研究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