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思維理性投資(二):永遠保持平和心態(3)(1 / 2)

對巴菲特一生幫助最大的老師有兩位,他們分別是:本傑明·格雷厄姆和菲利浦·費雪。巴菲特認為,如果沒有這兩位前輩的影響和開導,自己就不會有今日的成功。巴菲特坦承,自己的投資理念,85%來自格雷厄姆,剩下的15%來自費雪。

在《巴菲特原則》一書中,瑪麗·巴菲特(巴菲特的兒媳婦)這樣寫道:當我們剖析沃倫的投資哲學時,你會看到他是部分的本傑明·格雷厄姆。他學習本傑明以企業前景為重點的投資哲學,及強調價格是選擇投資的主要動因;他是部分的菲利浦·費雪。費雪是神話般的資產管理人,也是沃倫奉為圭臬著作的作者,他的著作主要影響沃倫思想的是,隻有最優異的企業經營與遠景是唯一值得投資的商業價格,以及”

沒有一個適當時間將最優秀企業脫手“的理論。

巴菲特不光是潛心於研究格雷厄姆、費雪等大師的投資策略,博采眾長,而且還閱讀大量的書刊(內容涉及較廣),對兩位大師的投資策略,進行了發展和完善,並在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而完整的投資理論體係。結果,在投資界,巴菲特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後來居上,聲望超過老師,成為日後的泰鬥。

學習格雷厄姆

1976年,格雷厄姆去世後不久,巴菲特成為格雷厄姆價值投資法的公認接班人。實際上,巴菲特的名字成了價值投資的同義詞。這個評價顯然是合乎邏輯的,因為他是格雷厄姆傾心栽培的學生中最有名的一個,並且巴菲特本人從不錯過任何機會去報答格雷厄姆的教導啟迪之恩。巴菲特認為,格雷厄姆是在他投資生涯中最具影響的人。

然而,對於一些公司的投資,像美國運通、《華盛頓郵報》、政府雇員保險公司、首都/美國廣播公司、可口可樂公司和威爾斯·法哥公司,是否有違格雷厄姆的教導呢?以上所列舉的公司,沒有一家能夠通過格雷厄姆嚴厲的財務檢驗,然而巴菲特卻在這些公司裏投入龐大的資金,而且獲得了成功,這是巴菲特在格雷厄姆投資基礎上,進行了發展和完善,已超越了格雷厄姆。

在早期的投資活動中,巴菲特對格雷厄姆的投資策略和分析方法虔誠之至。為了尋找股價低於淨營運資本的公司,巴菲特買入了一家無煙煤公司、一家有軌電車公司和一家風車製造公司的股票。但巴菲特很快意識到,他曾經以格雷厄姆嚴格的數量指導方針所投資的一些股票,根本無利可圖。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期間,巴菲特的研究使他深入分析一家公司的財務報告,以便理解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公司股價的下跌。

巴菲特所學到的是,許多他曾經以低廉價格(滿足格雷厄姆檢驗準則的股票)買進的公司股票之所以便宜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公司的基本業務正在遭受損失。

早在1965年,巴菲特便開始注意到格雷厄姆買進廉價股票的策略並不實用。按照巴菲特的說法,用格雷厄姆的價值方法所購買的股票價格如此之低,以至於這些公司的經營隻要“打個嗝”,投資者就以高價賣掉手上的股票。巴菲特稱這個投資策略為“雪茄煙蒂”(前麵已經介紹這裏就不重複了)。為使格雷厄姆的投資策略奏效,巴菲特力辯,必須有人扮演清算人的角色。如果市場上沒有人扮演清算人的角色,就必須有其他的投資者購買你公司的股票,如此才會使股票的價格上漲。

按照巴菲特的解釋,假如你用800萬美元買下了市場價值為1000萬美元的公司,而你又能適時地賣掉這筆投資,那麼你將會有一筆可觀的利潤。但是,如果公司的經營經濟狀況很差,並且你在十年後才出售,你的總利潤有可能會低幹平均水準。巴菲特認識到,“時間是好公司的朋友,是平庸公司的敵人。”除非他能夠適時清算這家表現惡劣的公司的資產,並從公司的市場價值和購買價格的差價中獲利,否則你的績效將是大有疑問的。

巴菲特吸取了早期投資失敗的教訓,開始偏離格雷厄姆的嚴格教誨。他承認,“我進化了,但是我並沒有優雅地從人猿演化成人,或從人演變成人猿。”對比公司的數量特征,巴菲特開始欣賞公司的質量特征了,但他仍然發現自己亦有尋求市價低於實質價值的投資。巴菲特坦言:“我的教訓來自於我在鄧普斯特麵粉加工廠、三流雜貨店以及新英格蘭紡織品製造商那裏所受的折磨。”

巴菲特引用凱恩斯的話,試圖解釋他的兩難。“困難並不存在於那些新的主意,而是來自逃脫出舊的圈套。”巴菲特承認,格雷厄姆教給他的投資哲學及方法對他太有價值了,反而推遲了他的進化。即使是今天,巴菲持仍然不忘格雷厄姆的基礎理念:安全邊際理論。“即使在讀到這個理論的42年後,我仍然認為安全邊際這四個字是正確的。”巴菲特從格雷厄姆那兒所學到的是,成功投資必備的條件是,股票的市價必須低於公司本身的內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