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思維固定收益證券——普通股的替代品(1)(1 / 3)

在投資領域中,巴菲特最為著名的是在普通股方麵的投資決策,同時他也為伯克希爾的保險公司購買了固定收益有價證券。不過,在任何可以選擇的時機,他隻是尋找一些稅後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投資。

固定收益證券:普通股的替代品

長期債券在這個持續通貨膨脹的世界裏,是最後一個固定收益長期有價證券。

——巴菲特

在投資領域中,巴菲特最為著名的是在普通股方麵的投資決策,同時他也為伯克希爾的保險公司購買了固定收益有價證券。巴菲特表示,在對不同種類的固定收益證券進行投資時,並沒有任何強烈的偏好。在任何可以選擇的時機,他隻是尋找一些稅後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投資。

在伯克希爾公司下屬保險公司的投資組合中,固定收益證券隻占了相當小的比例,遠遠低於其他保險公司,關於這點非常重要。1993年,固定收益證券(債券和優先股)在伯克希爾公司保險公司的投資組合中僅占17%;與絕太多數的保險公司相比,固定收益有價證券大多占公司60%至80%之間的資產價值。由於伯克希爾公司保險公司具有較高的資產質量和控製嚴格的保險包銷策略,巴菲特已經能夠將大多數伯克希爾的資產投資在普通股裏。他對債券的興趣和熱情不高,頂多把它們看做普通的投資。

巴菲特對債券的態度,用“冷感”形容較為貼切。我們可從兩方麵說明:首先,出於他對通貨膨脹的擔心,他預期未來貨幣的購買力將下降。因為債券收益是以現金方式固定配發,隻有對貨幣長期的穩定性比較有信心的時候,他才會熱衷於投資債券。其次,巴菲特認為,同樣應該從商人的角度考察債券的投資價值,而且,大多數固定收益的契約(利率水準)所製訂的投資報酬率,都低於企業家的需求。這種把固定收益證券視為一種實業來評估的投資方法的確與眾不同。

巴菲特對此解釋說,假設你投資某企業1000萬美元,而且獲得12%的股東權益報酬率,並且保留其全部收益進行再投資,三十年後,這筆投資的價值約為3億美元,並在第30年能賺進3200萬美元。如果你用1000萬美元購買年利率12%的債券,再使用這些利息購買更多相同的債券,30年後,你也會有3億美元的資金,而且在最後一年裏,你也會賺到3200萬美元。如果此時美國企業的股權資本長期收益率平均為12%,他認為債券是值得做的企業投資。

回顧1946年,有一種AAA級、20年期的市政債券以1%的收益率進行交易。這些債券的買主在賬麵上雖然賺進了1%的利潤,但在以後的20年中休想再多得一分錢。巴菲特認為,在1946年的時候大概沒有一家美國企業,明明知道購買某個企業不可能賺得大於1%的賬麵收益率,還按賬麵價值來購買這樣的企業。盡管有這些不利的經濟解釋,固定收益的投資人仍然無視這種惡劣的經濟狀況,爭購這些按商業標準衡量根本不值錢的債券。

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和20世紀80年代初期,債券利率開始因為通貨膨脹而上升。1981年,美國政府長期債券的收益率為16%,免稅的市政債券收益率則為14%。在這段時期,保險公司由發行一年期汽車保險計劃,改變到隻發行六個月期的計劃。在這段通貨膨脹快速上升的時期內,保險公司主管令人信服地指出,他們不能夠估計未來有關修理汽車的費用。巴菲特認為,在通貨膨脹期間,保險公司此時的行為頗具諷刺意味。因為,一旦保險主管覺得一年期的汽車保單不合理,他們往往轉而去購買長期債券,即以固定利率借出長期的資金。

巴菲持說:“長期債券在這個持續通貨膨脹的世界裏,是最後一個固定收益長期有價證券。這種債券的購買者可以憑借他們的投資得到一份固定的收益,這種收益將持續二十年直至21世紀。”如果保險、辦公室、巧克力或新聞用紙的債券投資人,要求在未來30年內有固定收益,那將是非常荒謬的。但那些購買長期債券的人卻對這種金融的不協調視而不見。

雖然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和20世紀80年代初期,長期債券的利率大約等於企業的報酬率,巴菲特仍然不是一個純粹的長期債券投資人。在他的腦海中始終有發生惡性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在這種環境下,普通股會失去其真實的價值,但是已流通在外的債券則會遭到更大的損失。在通貨膨脹嚴重的環境中,一家大量投資於債券的保險公司極有可能造成手上投資組合全軍覆沒的危險。雖然發生嚴重通貨膨脹的可能性極小,而且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利率水準也已經考慮了高通貨膨脹的可能性,但巴菲特指出,他是不能忍受判斷錯誤所造成的風險。

保險公司由於其對保單持有者所承擔的義務,必須將一部分資產投資於固定收益證券。至今,巴菲特仍將伯克希爾公司固定收益的有價證券限製在可轉換債券、可轉換優先股和設有償債基金的短期和中期債券上。在購買之前,他要求清除長期債券的高財務風險,包括與企業經營收益率相近的利息收益率和贏得資本收益的可能性。市場常會錯估這些獨特債券的價值,而以低於麵值的價格交易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