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全麵質量管理現在已經成為現代科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和重視。許多國家在工業企業、商業企業、金融業、交通運輸業推行全麵質量管理,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效果。我國首先在工業企業中推行全麵質量管理,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效。現已將全麵質量管理運用到商品的經營管理工作及其他服務業中,以盡快提高流通企業的管理水平、做好服務工作、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三)商品質量管理的內容
商品質量管理是企業通過建立和實施質量體係對產品的生產、流通和使用消費以及商品壽命周期和質量體係運轉的全過程進行控製和管理。商品質量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商品生產質量管理、商品流通質量管理、商品使用質量管理和售後服務質量管理。
1.商品生產質量管理
商品生產階段是商品質量形成的主要階段,生產活動是多工序活動的集合,因此每個工序對商品質量的形成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1)原材料質量管理。原材料質量管理主要是對製定原材料供應計劃中原材料的數量、質量以及儲備數量的管理。通常是根據商品生產數量周期和資金周轉狀況來確定購入原材料的數量。在保證商品質量要求的前提下,要節約原材料的成本和運輸費用。對商品質量控製的目的就是要使原材料符合商品設計質量的要求。為使商品生產能夠順利地進行,企業要科學、合理地儲存一定數量的原材料,確定原材料的消耗定額並對其使用情況進行分析管理。
(2)設計質量管理。在商品質量形成的過程中,設計質量對保證商品滿足消費者和用戶的要求具有決定意義。在設計過程中,商品質量管理的任務是:依據市場調查與科技情報製定設計質量目標,即要達到的質量標準,進而說明商品使用質量應達到的要求。前期開發研究的工作質量對提高設計質量的影響很大。在設計工作全麵展開之前,對設計方案的可行性、科學性及合理性進行鑒定,對設計質量進行全麵審查,如一般審查、計算審查、標準化審查、可行性審查、設計更改審查等。新產品的設計需要經過反複試製、多次修改、最後定型的過程,以保證設計質量標準的先進性和可行性。
(3)科學的工藝、製造質量管理。科學的工藝、製造質量管理是商品質量管理的中心環節。科學的工藝是指導加工、操作、編製規劃、進行質量檢驗的依據。製造質量是指商品生產過程的技術裝備的質量。製造質量管理是根據設計和有關技術要求,以及企業現有的資源配置,對生產、安裝、服務等階段實施過程控製策劃、過程能力驗證、過程保障能力研究等,以使商品質量形成的全過程都處於受檢驗狀態。
2.商品流通質量管理
商品流通領域的質量管理主要表現為商品在采購、運輸、儲存、銷售等階段中的管理。
(1)商品采購質量管理。嚴格把好進貨關,防止不合格品和偽劣假冒商品進入流通領域,是商業企業搞好商品質量管理的重要環節,也是流通質量管理的基礎。商品采購質量管理的內容包括:建立商品進貨管理製度,編製采購計劃;選擇合格的貨源單位,並簽訂商品質量合同;建立商品驗收、檢驗製度和商品檢驗機構,培訓檢驗人員;對經銷商品進行分類管理。
(2)商品運輸質量管理。商品運輸是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的延續。運輸中的人力、財力的配備和物資的消耗成本構成了商品價值的一部分。運輸過程中的特種因素也可能導致商品質量發生變化。因此,製定合理的運輸計劃,包括選擇運輸路線、確定運輸工具、預防氣候變化及采取的措施等,對搞好運輸,減少運輸質量損失,降低運輸成本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3)商品儲存質量管理。商品儲存是商品流通領域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要求做到“以防為上,防患於未然”,最大限度地減少商品在儲存期間質量發生變化和損失的程度。因此,商品儲存質量管理的內容包括:製定商品儲存計劃;建立健全倉儲管理製度;根據商品的特點,結合包裝條件,科學編碼;設置倉庫溫濕度,做好防雷、防蟲、防汙染工作;定期巡視商品的陳列台,發現質量問題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