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商品鑒定的作用和基本形式
一、商品鑒定的概念及作用
(一)商品鑒定的概念
早期的市場活動是物物交換,當麵成交,買賣雙方需要就交換的物品進行評估和相互比較,這成為商品鑒定的最初形式。隨後的市場活動主要是貨幣交換,存在著不同類別、不同品種商品因價值而不同的比價,也存在著同種商品因各種原因而形成的質量差價,由此而形成比較完整的商品鑒定。國際貿易等合同貿易活動,主要依據簽約來進行,為了避免買賣雙方在規格、數量、包裝以及商品質量等方麵發生貿易糾紛,需要有第三方以公正態度,運用商品鑒定來解決爭端,保證貿易合同的正常執行,因此進出口商品檢驗成為國際貿易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和工作活動。
所謂商品鑒定,是指評價商品質量的全部工作。一般說來,它包括了確認商品的性狀、用途、性能,分析研究其效用,製定質量指標體係並據此比照商品實體,或測試其實際情況等一係列活動過程。
商品鑒定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包括了商品質量評價的全部工作,即不僅要確定商品質量是否符合標準要求,同時要對商品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廣泛應用於商品的設計、試製、生產,以及儲運、銷售等環節。商品鑒定涉及到的主要內容包括:
(1)從商品的用途和使用條件出發,分析、鑒別商品的成分、結構、性質及其對商品質量的影響,確定商品的使用價值;
(2)擬定商品的質量標準,確定商品的質量要求和檢驗方法;
(3)按照商品標準的規定,運用各種鑒定方法科學地評定商品質量的高低和確定商品的品級;
(4)探討提高商品質量的途徑和方向,促進商品質量的提高,並為選擇適宜的包裝、保管運輸方法提供依據;
(5)研究商品鑒定的方法,提高商品鑒定的科學性、準確性。
商品鑒定是一項科學的工作程序,鑒定本身也在應用中受到檢驗和不斷完善。需要說明的是,商品檢驗和商品鑒定是不盡相同的。商品檢驗屬於商品鑒定的一部分,一般是指對商品是否符合規定進行檢驗,以確定商品質量優劣的工作。商品鑒定是商品標準化工作的拓展,是商品質量管理和商品質量監督的基礎。同時也是貿易活動的技術依據,以及打擊假冒商品的有效手段。它為商品開發和新技術應用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在商品鑒定的諸類型中,以商品檢驗最為重要,從而成為商品鑒定的主體部分。
商品鑒定是鑒別和評定商品質量的綜合性工作。它具體是指通過對商品的鑒別評定,分析商品的成分、結構和性質及其對質量的影響,確定商品檢驗方法和質量要求,評價其真偽或質量優劣的過程。商品檢驗是指對產品或服務的一種或多種特性進行測量、檢查、試驗、計量,並將這些特性與規定的要求進行比較,確定其符合性的活動。
(二)商品鑒定的作用
商品鑒定是工農業生產和流通領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環節,是保證和提高商品質量,更新和開發新產品,降低產品成本的重要手段,也是維護生產、流通和消費三者的利益,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有力措施。所以,它在商品經濟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為製定商品標準、實施商品標準化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
商品鑒定和商品標準是商品質量中相互聯係、不可分割的配套工程,是實施商品標準化的基礎。沒有商品鑒定就沒有商品標準可言。商品標準中的各項技術要求,不是憑空想像隨意編造的,而是通過商品鑒定確定的,沒有通過鑒定的技術指標不可能具有科學性,更無可靠性。製定和修訂各種商品標準,必須以商品鑒定的結果為依據。也就是說,所有商品標準的製定、修訂,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商品鑒定數據、資料與實踐經驗基礎上的。
2.為商品生產中的質量管理提供有效的手段
商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是企業各項工作的綜合反映。要使企業的產品質量持續、穩定地發展與提高,就必須進行全麵質量管理,從原材料的選用到製成成品的整個生產過程,都要按照要求進行嚴格的質量鑒定,並根據鑒定結果評價產品生產工藝,找出問題的所在,從而指導生產,保證產品的質量。
3.有利於保護正常商品質量,提高經濟效益
商品鑒定為準確評定商品質量,杜絕假冒偽劣商品進入市場提供了有效的保證;在商品質量發生糾紛時,也可以將商品鑒定的結果作為仲裁的依據。檢驗分析商品的成分、結構、性質以及各種因素對商品質量的影響,為生產部門提供改進和提高生產商品質量的科學依據;通過對商品理化特性的檢驗分析,提出合理的包裝、運輸和養護技術,從而減少損耗,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