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商品包裝(1)(1 / 3)

第一節商品包裝的概念和作用

一、商品包裝及其相關概念

(一)商品包裝的概念和含義

在商品流通過程中,需要根據商品本身的特性,使用適宜的包裝材料或包裝容器,將商品包封或盛裝,以達到保護商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的目的。商品包裝就是指這種按照一定的技術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輔助物的總稱,也指為了達到上述目的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的過程中施加一定技術方法的操作活動。

因此,商品包裝有兩個含義:一是作為名詞用,指商品包裝物,包括包裝材料和容器,如電腦包裝物有瓦楞紙箱、發泡塑料墊襯、塑料袋、封口膠、釘包帶等;二是作為動詞用,指包裝商品時所采用的操作技術和方法,如包裝電腦時,在紙箱內墊入墊襯,包裹電腦、裝箱、封口、釘合等。

也就是說,包裝是在物流過程中,為保證產品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順利實現而采用的一個具有特定功能的係統。

(二)商品包裝的特點

商品包裝是依據一定商品的屬性、數量、形態以及儲運條件和銷售的需要,采用特定包裝材料和技術方法,根據設計要求創造出來的造型和裝飾相結合的包裝實體。商品包裝具有技術和藝術雙重特性,具有體積性、形態性、層次性、整體性等特點。

從實體構成來看,任何一個商品包裝,都是采用一定的包裝材料,通過一定的技術方法製造的,都具有各自獨特的結構、造型和外觀裝飾。因此,包裝材料、包裝技術和包裝結構、造型及包裝裝飾是構成包裝實體的四大要素。包裝材料是包裝的物質基礎,是包裝功能的物質承擔者;包裝技術是實現包裝保護功能、保證內裝商品質量的關鍵;包裝結構、造型是包裝材料和包裝技術的具體形式;包裝裝飾是通過畫麵和文字美化、宣傳和介紹商品的主要手段。這四大要素的完美結合,構成了包裝實體的物質內容。

(三)商品包裝的屬性

商品和商品包裝是共同聯係在一起的、相互依存的統一體。商品包裝是商品價值和商品使用價值的有效組成部分,因此,商品包裝既表現了商品的價值性,又表現了商品的使用價值。

商品包裝的每一個環節都有著相同的目的,就是保護商品質量,方便儲運、購銷,擴大市場銷售,以達到滿足社會需求這個根本目的。這就是商品包裝的使用價值,它是通過發揮包裝的基本功能來實現的。

商品包裝價值性的存在形式是,商品包裝所消耗的勞動,包括物化勞動和活勞動,都屬於社會必要勞動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包裝物所用原材料以及生產包裝物消耗的勞動都是有價值的。商品包裝價值又同時表現出了商品的附加價值,這種附加價值是隱含在商品價值之中,並在商品銷售過程中得到有效補償的。商品附加價值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有形價值的表現形式,它是通過商品銷售價格實現的;另一種是無形價值的表現形式,它是潛伏在商品中,並在商品銷售過程中或銷售後得到補償的。如公眾對產品的評價,包裝物的宣傳廣告效益等。

商品從生產到投入市場的過程中絕大多數都要經過裝卸、運輸和倉儲等環節,所以對商品進行包裝是必需的,從而達到保證商品數量完整和質量穩定的目的。包裝涉及到合理選擇包裝材料製成包裝容器和商標設計等內容。包裝的質量不僅關係到商品的安全和聲譽,而且可以起到指導消費、宣傳商品、展示商品、促進銷售乃至增加附加值和直接提高商品售價的重要作用。

(四)商品包裝的要求

商品包裝應遵循“科學、經濟、牢固、美觀、適銷”的原則,具體有下列要求:

1.商品包裝要適應商品自身的特征

商品包裝必須根據商品的不同特性,分別采用相應的材料與技術處理,使包裝完全符合商品的價值化性質的要求。

2.商品包裝應適應運輸條件

商品在流通過程中,要經過運輸、裝卸、儲存等諸多環節,極容易因受到震動、衝擊、壓力、摩擦、高溫、低溫等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遭到破壞和損害。要保護商品完好,就要求商品包裝應具有一定的強度、堅實、牢固、耐用等特性。對於不同的運輸方式和運輸工具,還應有選擇地采用相應的包裝容器和技術處理。整個包裝要適應流通領域中的儲存運輸條件,滿足運輸、裝卸、搬運、儲存的各種要求。

3.商品包裝應標準化、通用化、係列化

商品包裝必須推行標準化,即對商品包裝的包裝容(重)量、包裝材料、結構造型、規格尺寸、印刷標誌、名詞術語、封裝方法等加以統一規定,逐步形成係列化和通用化,以便有利於包裝容器的生產,提高包裝生產效率,簡化包裝容器的規格,節約原材料,降低成本,易於識別和計量,有利於保證包裝質量和商品安全,有利於包裝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