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商品經營管理和決策(1)(2 / 3)

商品經營要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如工商管理法、產品質量法等,其中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商業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更要積極遵守的,這也是對商業企業經營的基本要求。因為,“顧客就是上帝”,隻有真正的維護消費者權益,全心全意為消費者服務,企業才可能有一個良好的信譽、樹立良好的形象,從而真正贏得消費者、贏得市場。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維護消費者權益就要做到文明經商,講究商業道德,不得製造、販賣假冒偽劣產品坑害消費者,切實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要。

3.相互競爭原則

市場經濟中競爭無時無刻、無處不在,每天都在上演著企業的優勝劣汰。商業企業的經營就是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的,也隻有在這種競爭條件下商業企業才能夠不斷地發展壯大,市場經濟才能繁榮。商業企業的經營競爭在講求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首先要苦練“內功”,因為商品和消費者的需要總是在不斷更新的,經營者必須密切注意新產品的開發與推廣,這就需要企業在提高商品競爭力之前,必須先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和管理水平、人員素質、服務質量等,隻有這樣才能在競爭中掌握主動權。每個企業都處在現代市場經濟激烈的競爭之下,要想在其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勇於創新,轉變觀念,樹立強烈的競爭和憂患意識,勇於改革,增強應變力,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4.講究經濟效益原則

經濟效益是衡量人們經濟活動投入和產出的重要指標。商業企業的經營活動也要講究經濟效益,因為這是企業經營活動質量的一個綜合反映。商業企業講究經濟效益,首先就是體現在自身的經濟效益中,也就是要在商品經營過程中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利潤,這就必然要求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斷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去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堅持勤儉經營,加強商品經濟核算等。其次,商業企業不能隻考慮企業的經濟效益還要考慮社會的經濟效益,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消費的需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多的積累。

二、商品經營的任務和作用

(一)商品經營的任務

由於商品經營處在一種媒介地位即一方麵麵對的是生產者,另一方麵麵對的是消費者,所以商品經營的任務主要就是使商品從生產環節轉移到流通環節,實現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從而在實現自身經濟效益的同時,滿足社會廣大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當然,這隻是商品經營任務的簡單概述,其實在現實中商品經營的任務要具體和複雜得多。首先,商品經營就是要購進各種商品,這就包括商品的采購、運輸、儲存、養護、定價、盤點等多個方麵的內容,從而使得商品從產地向銷地或消費區流轉;其次,商品經營就是要進入商品銷售階段,在這個銷售流轉過程中,商品經營的任務就是要搞好商品宣傳、市場信息收集、商品售後服務等活動。正是在這個不斷循環往複的商品買賣過程中,商品經營的任務才被完成和實現。

(二)商品經營的作用

商品經營是溝通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的中間環節,肩負著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實現,所以其在社會再生產過程當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1.商品經營是實現社會生產目的、滿足社會需要的根本手段

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最根本的就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而社會消費則是社會再生產過程的終點和生產的動力。要想使社會生產出來的產品最終從生產領域流通到消費領域,真正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真正完成社會再生產的生產過程,真正發揮消費對於生產的促進作用,這中間的橋梁作用是靠商品經營來實現的。

因為通過商品經營,一方麵商品經營者由於與消費者聯係密切、了解消費動態,所以能夠及時、準確地了解和發現各種消費者需求信號,從而為商品生產者提供可靠的需求信息,使其能夠及時、合理地安排自身的商品生產活動;另一方麵由於商品經營者又屬於流通領域,專門從事商品的買賣活動,因此就會從生產企業購進各種商品即又跟商品生產者的關係密切,所以具有實現生產的目的。在現有的生產條件下,社會消費需求的滿足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商品經營工作質量的好壞。因為商品經營者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去組織品種齊全的商品,滿足社會的需要,從而實現社會再生產的根本目的。另外,商品經營還引導和影響著消費,培養消費者對新商品的興趣和更多的新的消費需求,從而推動生產的不斷發展。所以說,商品經營是實現社會生產目的、滿足社會需求的根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