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析生產需求
首先熟悉一個例子:按照生產計劃大綱,檢查零部件清單,得出第一級組成部件的毛需求量。如刻繪機底板在第一周,現有庫存量80件減去毛需求量40件,剩下的現有庫存量為40件。第三周預計入庫110件,加上庫存40件,減去毛需求量50件,得到新的現有庫存100件。在第八周時,現有庫存值為負數,則需要下達一項任務。由生產製造提前期和訂貨批量確定在第四周下達一批刻繪機底板的訂貨,數量為90件。分析生產需求,應首先分析生產需求的產生過程,其次是分析需求量和要貨時間。
3.確定訂單需求
根據市場需求、生產需求的分析結果,確定訂單需求。訂單需求的內容包括:通過訂單操作手段,在未來指定的時間裏,將指定數量的合格物料采購入庫。
(七)計算訂單容量
1.分析項目供應資料
物料是整個采購的操作對象。在目前已有的采購環境中,物料的供應商信息是一項重要的信息資料,無論是生產需求還是緊急的市場需求,沒有特定的供應商供應物料則一切無從談起。
2.計算總體訂單容量
在采購環境中,供應商的總體訂單容量是要關注的。訂單容量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麵:一個是可供給的物料數量,另一個是可供給的到貨時間。例如:世紀供應商在本月28日之前可以供給3萬個特種螺釘(A型和B型各1.5萬個),派韻供應商在本月28日之前可以供給5萬個特種螺釘(A型1.5萬個,B型3.5萬個),那麼本月28日之前A型和B型兩種螺釘總體訂單量為8萬個,A型螺釘總體訂單容量為3萬個。
3.計算承接訂單量
該物料供應商在指定時間內的已經簽下的訂單量,稱之為承接訂單量。承接訂單量的計算過程較為複雜,以一例說明之:世紀供應商在本月28日之前可以供給3萬個特種螺釘(A型和B型各1.5萬個),如果已承接A型螺釘訂單量1.5萬個,B型螺釘訂單量1萬個,那麼對A型及B型物料承接的訂單量一目了然。
4.確定剩餘訂單容量
某物料所有供應商群體的剩餘訂單容量的總和,稱之為該物料的訂單容量。
物料剩餘訂單容量=物料供應商群體總體訂單容量-已承接訂單量
(八)製定訂單計劃
1.對比需求容量
在物料需求小於供應商容量的情況下,根據物料需求製定訂單計劃;在供應商容量小於物料需求的情況下,對於剩餘物料需求需要製定認證計劃。
2.綜合平衡
綜合考慮市場、生產、訂單容量等要素,分析物料訂單需求的可行性,必要時調整訂單計劃,計算容量不能滿足的剩餘訂單需求。
3.確定餘量認證計劃
對於剩餘需求,要提交認證計劃製定者處理,並確認能否按照物料需求規定的時間及數量交貨。為了保證物料及時供應,此時可簡化認證程序,並由具有豐富經驗的認證計劃人員操作。
4.製定訂單計劃
以下給出訂單物料下單數量及下單時間的確定方法。
下單數量=生產需求量-計劃入庫量-現有庫存量+安全庫存量
下單時間=要求到貨時間-認證周期-訂單周期-緩衝時間
第二節商品采購方式與采購渠道
一、商品的采購方式
在商品采購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會影響企業采購的經濟性和合理性。企業應根據本身的經營狀況和商品特點,采取合適的采購方式,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企業經營理念的改變,新的采購模式不斷出現。總的來說,目前主要的采購方式有:分散采購與集中采購、招標采購、談判采購、JIT的訂單驅動采購和電子采購。
(一)分散采購與集中采購
分散采購就是企業將采購權分散到各個分支結構,包括分店、分廠、分公司等,由各分支機構在核定的商品資金範圍內,直接向供應商采購商品。這種采購方式適用於大型生產企業或流通企業,如實行事業部製的企業,每一事業部都設有獨立的采購供應部門。分散采購方式比較靈活,有利於適應市場變化,但專業化程度較低,權力分散,占用的人、財、物較多。
集中采購是指企業設專門的采購機構和專職人員統一負責企業的商品采購工作,企業所屬各分支機構隻負責銷售。集中統一的商品采購是實現規範化經營的前提和關鍵,一般適用於企業物質需求規模小的企業。
(二)招標采購
所謂招標采購,是指采購人員事先提出貨物采購的條件和要求,邀請眾多投標人參加投標並按照規定程序從中選擇交易對象的一種市場交易行為。從采購交易過程看,它必然包括招標和投標兩個最基本的環節。前者是招標人以一定的方式邀請不特定或一定數量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投標,後者是投標人響應招標人的要求參加投標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