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直接融資比重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不斷提升,市場資本化(Market Capitalization)也隨著上市公司的擴容對國民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然而,上市公司大股東占款問題製約著我國資本市場和經濟的發展。本書內容就是對上市公司大股東及其關聯方占款問題展開的研究。上市公司的質量是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取決於上市公司的經營效率。上市公司大股東占款與市場波動、經營不善等風險相比已成為上市公司麵臨的最大風險。我國上市公司大股東占款源於曆史遺留問題:上市公司改製不夠徹底,一股獨大引起公司治理結構失衡;股權分置導致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利益目標的不一致;我國證券市場違規成本過低等,這些都導致各方對大股東占款問題的認識存在偏差。鑒於此,本書的出版正是順應了廣大經濟理論工作者和實際工作者企盼了解和掌握資本市場大股東占款問題的迫切需要。
本書通過對大量前期研究的綜述、模型的擴展、數據的證明,得出了值得我們思考的線索,為以後的研究鋪墊了堅實的基礎。本書認為:大股東持有的上市股權比例越低,其越有動機侵占上市公司資金。因此,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並不意味著大股東占款問題的解決,其他配套措施跟不上的話,反而意味著新的占款會變本加厲。大股東其他資產業績越好,其越有動機侵占上市公司資金;上市公司業績越差,大股東也越想侵占更多的上市公司資金,從而使上市公司更快地陷入財務困境。為此,要提高單位懲罰成本,以減少大股東侵占上市公司資金的動力。當單位懲罰成本很高時,則能有效阻止侵占上市公司資金的行為。為保證“以股抵債”對流通股股東、控股股東以及上市公司三方的利益公平,其決定因素在於股權定價。隻有“以股抵債”時的股權定價低於大股東未占款時的每股淨資產,小股東利益才沒有受損,否則,大股東將從中獲益。以市價作為“以股抵債”的股權定價的基準有可能損害小股東利益;以“以股抵債”時的每股淨資產為基準的股權定價也有可能讓小股東利益受損。
對上市公司大股東占款行為的研究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王鬆華博士對此的研究已經卓有成就。本書的問世是近年來他甘坐冷板凳,辛勤勞動的結晶。他在本書中的建議值得有關監管和立法機構參考。例如,建立適度的股權製衡製度,形成合理的股權結構;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高大股東的違規行為成本,完善中小投資者的保護體係;引入“股東實質平等”原則;增強中小股東的行權便利性;保障中小股東受侵害時的訴訟便利性以及增強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加強虛假信息披露的懲罰和監管。
總之,該書探討的內容具有時代感和前瞻性,對我國上市公司大股東占款問題的分析有獨到之處。該書的結構安排合理,論證邏輯嚴明,論據充分,資料豐富,理論論證與實證分析相得益彰,是一本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專著。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丁劍平
2007年6月11日於上海
上市公司大股東及其關聯方占款問題已嚴重影響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上市公司的質量是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社會資源優化配置取決於上市公司的經營效率。上市公司大股東占款與市場波動、經營不善等風險相比已成為上市公司麵臨的最大風險,其危害主要表現為:第一,嚴重影響投資者信心;第二,嚴重影響上市公司正常經營,拖累上市公司業績,削弱證券市場的基礎,證券市場的籌資功能受到抑製;第三,不利於資本市場的秩序和製度建設。我國上市公司大股東占款屢禁不止的原因在於:首先,上市公司改製不夠徹底,一股獨大引起公司治理結構失衡;其次,股權分置導致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利益目標的不一致;再次,中國證券市場違規成本過低,證券民事賠償製度尚未真正建立健全,中小股東的權益保護缺乏強有力的手段;最後,各方對大股東占款問題的認識存在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