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工作成效不夠大,從早到晚空耗多。(1)(1 / 3)

工作成效是衡量公司最直接的經營目標,成效好了,說明公司管理有章法,大家都在實幹;成效差了,說明公司裏有許多問題還要解決。

很多私營公司成效非常低,每天公司裏的人都在忙,卻隻出工不見活。這是因為,首先,工作程序太亂,人敷於事。員工把本應當做好的事,當做可做可不做的事草率了之。其次,就是有很多人心不在焉,總是盤算自己的事,而沒有把公司的事擺在第一位,從早到晚都在空耗。

工作成效是衡量公司最直接的經營目標,成效好了,說明公司管理有章法,大家都在實幹;成效差了,說明公司裏有許多問題還要解決。這就要求老板要像醫生一樣,看準毛病之後,給自己的公司“開刀”。

抓成效,是公司老板第一大任,但不要光為了抓成效而抓成效,否則會出更大的問題。

提高效率是個大問題

對私營公司老板而言,必須明確這個問題:如果以工作態度來區分,人大抵可分為完美主義者和迅速主義者,都必須以提高效率為準則。

有某家出版社的老板計劃出版一本大型統計資料集,由於他相當重視數據部分的視覺設計效果,所以除了編輯人員之外,另外還找來了兩位設計人員參與編輯工作。因為當時的電腦繪圖技術尚未完備,設計人員是以一一描繪數據的方式來製作完稿的。這樣的作業方式相當費工,因此花費了不少時間。

原本這位老板認為,所要出版的是新的資料集,所以就算內容繁瑣也無所謂,隻要能在幾個月內完成就好了;但設計人員為求完美,要求十個月的製作期間。而由於總編輯有過辭典編輯的經驗,也希望能作出最完善無疏漏的作品。

一年後,完稿的部分隻有八成左右,這案子出現了夭折的危機,而且他們整理的資料已經有別的出版社將其問市了。此時就算繼續完成似乎也沒什麼意義,結果所投下的金錢和人力全付諸東流水。

除了必須花費長時間進行編訂的辭典之外,一般來說,出版工作應以時效性為大前提。

其他業界也是一樣的。在這個變化迅速的時代裏,效率是決定事業是否成功的最大條件。雖然在藝術創作或學術論文方麵,某些方麵成果的完美與否比速度的快慢來得重要,但是在一般商業上,時間就是一切。在所限定的期限內盡可能要求工作表現完美,可說是商業往來的鐵則。

完美主義的人常因過度在意無法達到的百分之百,而使得不完美的部分反而愈來愈多。

有些人是因為鑽牛角尖、神經質等個性使然而無法擺脫完美主義的束縛,但正如“名選手下不一定就是名教練”一言,有些人雖然自己能力很強,卻不擅為人老板。像後者這樣的人,因為自己的工作成果總是在九十五分以上,所以對於隻能做到八十分的人當然說什麼都不能允許。

無論是怎樣的情形,在追求完美的老板周遭常有一味追究失敗原因者、或是抱怨謾罵、人際關係僵化等阻礙組織活性化的情形發生。

其實身為老板倒不如將合格分數定在八十分,如果得到八十分以上便大力地給予讚賞,如此部屬工作的心情會更愉快,最後反而能獲得更大的工作成果。與負麵思考帶來的惡性循環相反,這是一種正麵的循環。

在完美主義型老板的斥罵指導下工作的部屬,往往也會變成同類型的吹毛求疵之人,這是必須要注意的。從古至今有三種手段可以讓人聽命行事,那就是恐嚇、報酬、建立共識,而二者中能夠最自然地賦予人勇氣與意願的,就屆建立共識了。大家應牢記此點。

善於安排工作時間

不懂時間管理的私營公司老板都是不合格的,也成為不了真正的能登大雅之堂的老板,這就有一點像“水貨”!那麼什麼是管理呢?管理就是有條有理,把本來沒有頭緒的事情處理好。對私營公司的老板而言,做到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管理可以產生效率。2001年1月~8月,我們對全國幾百家私營公司進行了認真調查,欣喜地發現,老板們越來越重視管理了,像MBA、MPA這樣的詞和內容還能知道不少。這是一件大好事,證明老板們上檔次了,也對自己負責了!這是管理觀念的重大突破。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私營老板看起來非常繁忙,似乎有許多事情要做,結果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缺乏成效。因此,效率往往是一名優秀的私營公司老板必須注意的問題。否則,事倍功半,拖泥帶水,怎樣說明你的管理能力強?

想要有效率地管理又要控製時間,分派是一項絕對必要的措施。它是一種非常重要並助你成功的活動。

上述建議是為了使你和周圍的環境變得有條有理。達此目的之後,你應該已經減少了花在日常活動上的時間,又不用因此而變得緊張兮兮。節約下來的時間,必須用在重要的事務上。有了有條不紊的辦公桌、文件、係統和工作習慣是一回事,而使用這些工具去完成有意義的任務,則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