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工作成效不夠大,從早到晚空耗多。(2)(1 / 2)

公司管理有一個基本目標,就是“和諧”,因為公司內部的和諧一致,是公司發展的基本條件。這裏所說的和諧,是指在老板製定的目標和原則下,各人都有自己應負的責任,都有自己應守的立場,各人以協調、合作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任務。

員工彼此各幹各的,誰也不管誰,這固然有悖和諧,但如果大家都是老好人,有意見不肯講,不肯得罪人,大家表麵上和和氣氣,實際上彼此和稀泥,這也不是和諧的本意。

還有一種情況,有的人彼此私交不錯,凡事都能互相包涵,你拜托我做的事不管對不對,礙於麵子不好意思拒絕。我請你幫忙,即使對公司不利,你也不能拆我台。他們之間夠“和諧”了,可是這比老好人或者彼此衝突更糟。

如果員工彼此不合作,老板一眼可以看出來,並馬上調解,促使他們協調,如果是老好人老板也能發覺,個別做工作。惟獨對那些為了私交連原則都可以犧牲的人,老板不容易看出來,他們之間的“和諧”,是對公司利益的潛在威脅。外國人曾說我們是個“私情重於公誼”的民族,這當然有點言過其實,但是為了私情而損害公事的事情確也不少。

其實,你想使所有的員工彼此之間都毫無芥蒂,相處得如兄弟一樣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彼此感情好的有,感情壞的有,感情不好不壞的也有,身為老板大可不必為這種事費心,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隻要每個人都能為整體目標努力工作,你所要求的和諧理想就達到了。

公司所需要的和諧,是在不同中求統一。每個部門或崗位,為了完成任務,在做法上也許彼此有利害衝突,或者意見分歧,但這些分歧和衝突,是在完成任務這個總目標之下產生的,不是為私而是為公,這就需要老板的協調。總之,各部門的工作方法或許不同,但為公司發展的想法應該是一致的。

事實上,公司設有不同部門、不同崗位,除了有專職專責的意義之外,也具有相互監督、製衡的作用,其目的是使任何人、任何部門都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因為公司是個有敏感反應的有機體,這些都會提醒老板及時處理。

因此,和諧與製衡,是老板手中的一把兩麵利刃的刀,使員工在和諧中不問私,在相互競爭、牽製和監督中不損和諧,這才是經營管理的最高境界。

“製衡”還有另外一些作用,那就是平衡員工:的情緒,激勵員工的進取心。

例如,公司要提拔一個人,按一般人的想法應該提升甲,但你有自己的考慮,結果提升了乙。甲當然心理不是滋味,這時你為了平衡甲的情緒,應該想方法在其他方麵給他一些補償,使甲覺得你不是不重視他,從而打消心中的不滿情緒。

再如有些員工驕氣太盛,一受到重視,就目中無人,不可一世。這種人如果不給一點磨煉和挫折,由他的個性發展下去,勢必會影響公司的發展。因為老板對他好,他跋扈一點,別人也奈何不得,久而久之自然引起別人的不滿,甚至連帶對老板也有了怨氣,覺得他欺負人是老板寵的。這時,你對這個驕態畢露的員工,一定要找機會挫一挫他的驕氣,這不僅是對他的磨煉,也是平複其他員工情緒的應有做法,讓他們知道你是大公無私的。

有些老板在人事安排上,也常常暗合製衡作用。例如,同級不同部門的老板,他絕不安排兩個非常合得來的人。看起來是跟和諧的宗旨相矛盾,實際是和諧的最高運用。一個能力強、駕馭力高超的老板,決不害怕員工骨幹分子之間鬧意見,他知道人們之間有意見,自然會為了爭取老板的常識和重視而竭盡全力運用智慧在工作中表現自己。

相反,兩個老板,如果一個太強,一個太弱,也不是好事情,弱的一個隻求相安無事,而強的一個為了更多的表現而往往“飛象過河”。一弱一強,失去了平衡,得不到真正的和諧。喜歡趨炎附勢的員工自然討好強的一方,生性耿直的人又自然看不順眼而滿腹牢騷,這樣下去哪裏還有什麼和諧?

因此,公司內部也要有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從競爭中求得製衡。當然,這種競爭必須是能力上的競爭,工作業績的競爭,而決不是人事上的傾軋。

和諧是由於製衡運用得當而產生的,不懂得運用製衡的老板,公司內永不能求得真正的和諧。就像一台秤,你要隨時把不同類型的員工調整到他們適當的工作位置,這台秤才能擺平,公司內才能出現平衡、和諧的局麵。

讓上上下下都“動”起來

作為私營公司老板,不論做任何事,都應該顯得比下屬更成熟老練,更有禮貌,更能始終保持自己的風度和尊嚴,讓上上下下都“動”起來。